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逛!西昌野生鸟类博物馆 看!西昌市鸟“绿尾虹雉”

2022-06-21 09:47:40 信息来源: 编辑:易陟

四川经济网凉山讯 (记者 胡智 陈国盼)6月17日,西昌艾雅康鸟类生态博物馆在西昌市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小渔村开馆。该馆是集展览、科普、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具有沉浸式体验互动的现代化新型博物馆。当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绿尾虹雉宣布为西昌市市鸟。

开馆仪式

这两件“新鲜事”刷屏了西昌人民的朋友圈,大家都在热议这个建在西昌湿地的西昌野生鸟类博物馆和西昌的“新晋网红”——市鸟“绿尾虹雉”,想去看个“稀奇”。

西昌市鸟“绿尾虹雉”

这是一家什么博物馆

据悉,艾雅康野生鸟类生态博物馆位于西昌市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川兴镇小渔村),展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分为序厅和10个主题展厅等。

该馆运用多媒体互动、实境体验等多种方式,为游客打造探索鸟类、鸟与人类、处处闻啼鸟等展区,用不同的方式让游客了解不同的鸟类知识,通过VR技术让游客感受人与鸟类和谐共生的唯美场景。

该博物馆被授予“世界生态组织鸟类生态科普基地”“中国青少年鸟类科普实践教育基地”。

邛海湿地

为什么建在西昌邛海湿地

西昌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作为西昌乃至全凉山人民的“母亲湖”,它既能调节西昌区域气候,又是城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饮用水源供给、气候调节、环境美化等重要责任,滋养着近百万人口。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共识下,西昌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投入50余亿元,先后实施了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三退三还”工程,生态搬迁邛海周边群众5万余人,分六期建成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打造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城市绿肺”的功能日益显现。

邛海湿地鸟类

通过系统修复与保护,邛海水域及湿地面积从2006年不足27平方公里恢复到34平方公里。作为西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十三五”以来的监测数据显示,邛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整个邛海的35公里湖滨带得到修复,环湖林草覆盖率达到92%,湖滨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恢复;为水鸟、鱼类、昆虫、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生境,近年来湿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98种、鸟类210种,其中2021年新增鸟类15种,成为鸟类的乐园。

邛海湿地鸟类

西昌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环保科普基地”、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并被誉为国内“四颗湿地明珠”之一。

邛海湿地鸟类

2021年,西昌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城市湿地建设与保护的典范,入选国家“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绿色生态之路。

为什么选“绿尾虹雉”为市鸟

为充分发挥西昌丰富的鸟类资源优势,展示鸟语花香的良好生态形象。2021年8月,西昌市全面启动了市鸟推选工作。

绿尾虹雉

在专家推进会上,相关专家、学者、代表从西昌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20余种鸟类中,选出10种鸟类为候选鸟类。后经过专家论证会的质询、讨论和打分后,从10个候选鸟类中推选出了白腹锦鸡、绿尾虹雉、紫水鸡为候选市鸟。最后经市鸟推选座谈会、网络评选投票及十一届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拟确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绿尾虹雉为西昌市市鸟,并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2022年6月15日,西昌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正式通过,决定批准绿尾虹雉为西昌市市鸟。

绿尾虹雉

绿尾虹雉就是“金丝鸟”

绿尾虹雉别名贝母鸡、鹰鸡、火炭鸡、羊鸡,属鸡形目雉科,大型鸟类,体长约70至80厘米,体重约3600克,具紫色金属样光泽,头绿色,枕部金色,下体黑色带绿色金属光泽,形长的冠羽绛紫色,雄鸟羽毛由10种不同颜色的锦绣所组成,在林中漫舞徜徉时,像彩虹一样灿烂夺目。

绿尾虹雉是我国的特有种类、数量稀少,是“鸟中大熊猫”。绿尾虹雉在阳光的折射下会呈现出180多种颜色,非常漂亮,所以绿尾虹雉又被称之为“蜀山彩虹”“鸟国皇后”。

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有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曲《情深谊长》。其中,前两句“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中的“金丝鸟”指的就是绿尾虹雉。

近年来,西昌生态环境日趋向好,在西昌海拔3000米高山,以及黄联关、安哈等乡镇均发现野生绿尾虹雉身影。

(图片由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