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千里引智,百万吸才 !成都立志打造中国“芯”高地

2022-06-25 23:24:51 信息来源: 编辑:高艳

        一座城市科技创新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其跨越发展的高度。成都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回望,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眺望,成都正大力实施集成电路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启动集成电路人才计划,努力打造成为中国“芯”高地。

“蓉芯人才”深圳行百万年薪揽才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工作,精准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支撑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25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协办,成都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承办的蓉漂人才荟·集成电路专场——“蓉芯人才”深圳行活动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成都海光、新华三半导体、电子科技大学等30家成都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单位),提供超过600个优质岗位,年薪最高超过100万元,并且晒出各类人才政策,真诚引才。

 大会现场

参观

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涛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成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持续推动政策迭代升级,制定出台人才新政1.0、2.0、3.0等一揽子不断升级的政策,推动从拼政策、给优惠到搭平台、给机会,再到优平台、营生态的转变,仅2021年就新增青年人才来(留)蓉发展近60万人。实施“蓉漂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给予人才最高300万元、团队500万元资助,“一事一议”支持顶尖团队来蓉发展,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诚邀海内外“城市合伙人”与成都共乘东风、共创未来,在公园城市的广阔天地成就价值、绽放出彩。

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涛视频致辞

活动中,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蒲斌说,成都发展集成电路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条件,聚集企业超200家,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都已把集成电路作为建圈强链行动21条重点产业链之首,将按照“补制造、扩封测、强设计、延链条”的思路,倾注更多人才、资金、项目、资源加以培育,全力打造中国“芯”高地。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蒲斌致辞

作为归国的海外高端人才代表,成都海光副总裁梁洪昌认为,成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创新创业土壤肥沃,拥有宜居的生活环境,以及全方位的人才政策。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提供优越的技术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越来越多的产业人才来蓉干事创业。

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梁洪昌作现场分享

成都微光集电常务副总经理王勇是成都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蓉漂计划”和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来到成都工作。王勇谈到,成都文化与科技的交融,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成都、了解成都、归属成都”,各级人才部门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其在成都有了家的感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勇作现场分享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多渠道加强对成都市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历史机遇和引才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充分扩大活动影响力,实现人才需求—求职者—人才政策精准匹配。活动现场,吸引到场求职产业人才300人左右,线上直播实时点击量超过14.6万人次,线上线下收到简历共计1362份。

现场人才济济

成都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集中地之一

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为54.1万人,2017-2020年从业人员复合增长率为10.6%。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的分布与产业分布趋同,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南京、无锡等主要城市。

2021年,成都市集成电路从业人员近3万人,较2020年增长14%。在人才需求前十大城市中,2020、2021年成都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人才需求占全国总量的7.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在蓉高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3300余人,人才供给量占全国的6.8%,超过深圳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都市集成电路全行业平均薪酬达到14904元/月,高于全国平均薪酬12879元/月,较2020年上涨15.9%。

(四川经济网记者 苏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