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撂荒地整治进展如何?复耕复种效果咋样?农作物长势怎样?近日,南充市营山县小桥镇党委、政府举行了撂荒地治理现场拉练。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边听解说一边思考,在横向对比中找差距,在观摩交流中学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考评组在营山县小桥镇白岩村撂荒地治理现场拉练
近日,营山县小桥镇党政班子成员、村(社区)负责人、镇农业服务中心与乡村振兴办负责人、县农业部门专家等组成的撂荒地治理考评组首先来到垛梁村撂荒地治理现场。“我们村委会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保底托管的方式,村干部带头,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撂荒地治理。目前,共筹集资金8万多元,整治撂荒地394.7亩,种上了水稻、大豆、玉米、高粱。”聆听介绍后,考评组一行走上山头,进行了认真察看。放眼望去,一大片荒芜田地得到整治,栽种的农作物生机勃勃,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随后,考评组一行来到白岩村“白鹤咀”,地里玉米苗已有半人高,都怀上了“娃娃”。玉米行间,大豆长得绿油油的,地边种的油葵长势正好。这是全县3个千亩撂荒地整治现场之一。昔日撂荒地,如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家眼前一亮。县农技站副站长何天伟点评道:“此现场有三大亮点,一是根据地形地貌,运用机械将小田改大田、小地改大地,因地制宜进行道路、水渠、蓄水池建设;二是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保证玉米产量同时,多收一季大豆;三是种植油葵,利用生物多样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考评组在营山县小桥镇子槽村现场察看撂荒地治理后水稻长势情况
四喜社区克服差路、差水、差电等困难,铆足干劲,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今年整治撂荒地380多亩;老街村走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品质农业的路子,今年治理撂荒地270多亩;子槽村引进业主把濒临倒闭的产业园接转过来,今年在坡地种植艾草300亩,产业园重现生机······按照既定路线,考评组一行对13个村和3个社区的撂荒地整治现场进行了实地察看,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考评细则进行现场评比打分,再由镇干部、县农业部门专家进行现场点评,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大家感到收获颇多。
垛梁村党支部书记彭刚说:“这次撂荒地治理现场拉练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兄弟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创新思维。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搞好撂荒地治理;利用开荒的土地,积极引进大棚蔬菜种植和观光农业项目;借鉴兄弟村的发展经验,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
营山县小桥镇党委政府召开撂荒地治理等总结表彰大会
刺巴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王茜表示:“各村撂荒地治理现场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次拉练,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找到了我们村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奋起直追,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让‘沉睡’土地焕发新的活力,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近两年来,小桥镇党委、政府紧盯粮食安全、粮食增收和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行“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及复耕复种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9197亩撂荒地整治,并且全面复耕复种,撂荒地治理成效显著。
“我们举行这次撂荒地治理现场拉练会,就是要通过现场验靶,看哪些村整治撂荒地力度大、效果好,给落后者传导压力,营造出‘水紧鱼跳’的氛围。”小桥镇党委书记冉崇高说,镇上拿出10.5万元对撂荒地治理成效突出的村(社区)进行奖励,就是激励大家早日实现撂荒地全面清零目标任务,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让一块块“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彭杰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