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可喜可贺!乐山市级“非遗”峨眉山歌后继有人了

2022-07-01 10:44:57 信息来源: 编辑:易陟

四川经济网乐山讯 (林立 记者 许芸浩 文/图)“一叩首,二叩首,再叩首······”6月29日,在峨眉山市高桥镇关工委主任王桂兰的主持下,乐山市级“非遗”峨眉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年近80岁高龄的民间山歌手赵国如收徒仪式在他家中举行。张榜云、官云华、冯乐富、朱凤英四位峨眉山歌传唱志愿者分别给师傅敬茶,并聆听赵国如唱起了20世纪30年代曾风靡巴蜀的经典峨眉山歌《种高粱》。王桂兰激动地告诉记者:“峨眉山歌后继有人了。”

IMG_20220630_154816_副本

年近80高龄的峨眉山歌“非遗”传承人赵国如

据了解,峨眉山歌是峨眉山人千百年来集体创作、口传心授的民间歌曲,是四川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曲调高亢婉转,优美动听;词句乡土气息浓郁,耐人寻味。1935年,成都大同影片公司在峨眉山实地拍摄的四川第一部乡土故事片《峨眉山下》在成都首映引起轰动。片中的插曲《种高粱》和《牡丹开》,就是根据峨眉山张沟(现合入福田村)一带的“峨眉山歌”《峨眉山上牡丹开》和《高高山上种高粱》而创作的。

IMG_20220630_155005_副本

赵国如与四位弟子合影

IMG_20220630_155308_副本

赵国如高兴地唱起了经典峨眉山歌《种高粱》

1936年,上海百代公司将《峨眉山下》片中担任主演的黄侯和妹妹黄今、黄美三姐妹在影片中用方言演唱的插曲《种高粱》和《牡丹开》灌成了“峨眉山歌”唱片。A面为《牡丹开》,B面是《种高粱》,这两首源自峨眉山张沟的山歌,曲调优雅、歌词质朴,很快在成都等地流行,传唱盛广。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峨眉山市和乐山市音乐工作者深入山村,先后搜集、整理出140多首峨眉山歌,有19首被录入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省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峨眉县卷》收录了大量峨眉山歌的歌词。其内容十分丰富、种类多样。对研究峨眉山文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开发建设峨眉、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IMG_20220630_154508_副本

赵国如与弟子亲切交谈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古老的峨眉山歌已被流行歌曲所取代,《种高粱》和《牡丹开》等峨眉山歌也逐渐被人们淡忘。20世纪80年代峨眉山市能唱山歌的老人多已作古,当年的壮年歌手已步入晚年,能唱山歌的歌手越来越少,峨眉山歌失传的濒危度极高,亟待抢救保护。

IMG_20220630_155122_副本

患有偏瘫的赵国如现由他的大女儿赵桂容陪护

2006年,峨眉山市实施“非遗”保护抢救行动,先后将“峨眉山歌”申报为峨眉山市和乐山市首批“非遗”项目,并将高桥镇张沟的民间山歌手赵国如和普兴乡张岩村的民间艺人余井泉申报为峨眉山市和乐山市两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峨眉山市政府将高桥镇命名为“山歌之乡”。

如今,高桥镇张沟的赵国如已经79岁,并患有偏瘫,曾做了6次手术,现由他的大女儿赵桂容陪护。高桥镇党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6月27日福田村举办了庆“七一”乐山市级“非遗”《峨眉山歌》研讨会之后,于6月29日,由王桂兰带队,前往赵国如家看望老人并见证了张榜云等四人的拜师仪式。

2006年赵国如

2006年唱着山歌的赵国如

2006年唱山歌

2006年赵国如与山民们劳作之余唱山歌

王桂兰表示,镇关工委将发动各村和社区“山歌”志愿者开展搜集、抢救峨眉山歌的工作,并要求张榜云等四位赵国如的高徒在山歌的普及传唱中发挥骨干作用,让峨眉山歌在“山歌之乡”高桥镇唱响,为丰富峨眉南山文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