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前言:
202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开通运营70周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为今天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中,搭建起了最初的“骨架”。
随着70年变迁,这条铁路带动成渝两地经济、科技、民生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如今,在它70岁生日之际,记者走访了这条铁路沿线上的特色车站,从站上坚守的人,站点焕发的新生,感受成渝两地喜人的经济变化,以及成渝铁路为沿线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简阳站
三代同行与简阳站的新使命
从成都出发,沿着成渝铁路向东,穿过龙泉山脉,当望见一座极富雄州古韵的白塔时,老简阳人民就知道:到家了。
简阳站位于四川省简阳市简城镇境内,中心里程为成渝线自成都站83km处,隶属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车务段管辖。上世纪五十年代,从简阳老城的地标白塔下缓缓驶进简阳站台的绿皮火车为这座古称 “天府雄州”的城市载来新的可能。
随着成渝铁路70年变迁,简阳站由盛转衰,逐渐不再是简阳人首选的交通枢纽。直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为日渐落寞的简阳站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座老站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2019年,简阳站结束办理客运作业,专注货运,大量的基建材料在此转运,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输送着重要的物资。
老站的白墙斑驳了,内里却汩汩输送着新鲜的血液,迸发着生机,如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站上有三代人,开拓者、坚守者、传承者,他们在一次次货运火车的鸣笛声中,见证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新的生活充满希望。
货运机车驶入简阳站
第一站:1987年,开拓者看见的繁华
今年80岁的钟克明老人正荣休在家翻着一本旧相册,泛黄的相纸记录了他的人生,而其中大半,都有简阳站的影子。翻开一页,老人的思绪迅速飘向记忆深处......
1987年,钟克明这位从青藏线上退下来的中年铁道兵,安稳日子刚过三年,最近却琢磨起申请下派的事情。回简阳站去!这个萦绕多日的念头逐渐在他的脑海里成型。
想家,这是他的第一动力,自从入伍以来,他从北铺到南、从东挖到西,血汗连同其他战友的一起被牢牢楔在青藏线、成昆线和渝湘线的枕木之下。如今虽离家近了,却始终不得归,对家中妻儿老人的挂念便成了他眉间难消的沟壑。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在部队羁绊多年深入骨髓的使命感,这种感情在转业回成都铁路局这几年里三五不时地冒出来,不停地戳他的心窝子。
“我才四十来岁,这里虽轻松,却没什么事干。”钟克明暗暗下定决心,要回简阳,回去建设家乡!
“简阳站的干部满编了,”有人劝他,“回去只能从工人干起。”
“只要让我回简阳站去,随便让我干什么都可以。”钟克明斩钉截铁道。
1987年4月,钟克明得偿所愿回到了白塔下,成为了简阳站里普普通通的一名货运员。为了干好货运员,他从头学起,勤学苦练通过了考试。货运员做到助理值班员,之后变成值班员......哪里需要他,他就往哪里去。
钟克明讲述建设铁路与货运工作的故事
钟克明这一辈是铁路建设者,也是简阳站货运发展的开拓者,他看到过这里曾经的繁华。
从1964年起,四川空气分离设备制造厂、四川空气压缩机厂、四川拖拉机总厂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选址简阳,依托成渝铁路,服务国家工业建设。其中,空分厂和空压厂在川内机械行业十分有名,在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更是相当辉煌。
老照片,1994年简阳站的铁路工作者进行运输营销宣传
当时,作为简阳地区唯一的货运、客运中转枢纽,简阳站人气火旺。
“那会儿每个月都会有数百辆外地来的车,到简阳站装运货物。高峰期,汽车的数量达到八九百辆。”钟克明说,周边的商人因为这座站云集到简阳。
商人们忙着取货,车站也忙着运货。钟克明回忆道,“每月货物装车达三四百车,货物种类多得很,机械、煤炭、棉花、甘蔗、玉米等。车站有零担、集装箱和整车货物装卸,实行三班倒,随到随卸,我们忙的不得了,到休息时间,工友们靠着墙就能睡着。”
钟克明聊起这些往事来颇为自豪,因为自己家乡生产的商品正在通过成渝铁路,源源不断送往全国各地,换回了家乡越来越繁荣的光景。而他正在为这件事而奋斗。他语带笑意地评价自己:“当时年轻,还颇有一股子上进心。”
“呜————!”
正说着,窗外火车经过,匆匆驶向下一站。
钟富谈简阳站的转型
第二站:1995年,坚守者在发展中转型
在儿子钟富的眼里,父亲钟克明的工作自带光环。“我的印象里,父亲所在的铁路单位一直是一种良好光辉的形象。”钟富回忆道。对他来说,能进父亲的单位工作,就是他的“第一志愿”,至于这其中有几分是车站旁那一碗香得令人魂牵梦萦的羊肉汤的缘故,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中坚力量”,钟富坚守在简阳站,看到了车站从客运鼎盛到萧条,再到货运繁荣的转型,而他的任务是在这样的变化中,坚守好岗位,守护好货运的安全。
1995年的简阳站,人也载,货也运,主打一个兼收并蓄,来者不拒。
这年也是钟富正式以员工身份进入简阳站的时间,“那会儿铁路还属于一车难求的盛景。因为交通很不发达,老百姓出远门都要依赖火车,货运也几乎都是铁路运输。”钟富说起这些光辉岁月来声音中气十足。
钟富还记得,简阳站最繁忙时,每天有十余趟客车来往,乐至、安岳、仁寿等周边地区群众背着花生、红苕、橘子、桃子等农产品来此乘车前往外地。“赶上春节、清明等节假日,人多到‘闷罐车’都要派上用场。”钟富说,春运高峰期间的客车几乎是以超员300%的情况运行,旅客甚至需要通宵排队买票。
老照片,1995年简阳站的客运站台的场景
如今随着附近公路交通的畅通,以及成渝高铁的开通,简阳人出行方式的多元化,造成了客流量下降,2019年开始,简阳站的客运就彻底停止,原地“转型”变成了大宗机械货物转运地。在成渝城际铁路简阳南站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简阳这座城市,也在向着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的“新枢纽”转变。
每月有近两千车砂石从贵阳、遵义等地运来,用于天府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据成都车务段统计数据,2021年简阳站砂石到达23785车,147万吨;截至今年6月中旬,砂石到达12554车,81万吨。
钟富作为简阳站货物运转主任,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着货运安全。他说,停办客运业务和全线运输砂石是同步进行的。转型后,车站没有进行改扩建,而是在砂石到达量增长后,采取准确掌握卸车信息、优化卸车组织、加大卸车力度、指定专人做好全过程盯控等措施,保证货物快装快卸、快进快出。
当谈到当初选择工作的理由时,钟富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是受父亲事迹的鼓励加入了铁路队伍。后来这种对铁路的感情就在我家代代相传,我的儿子也选择了铁路相关的专业。”
钟明禹谈未来的新规划
第三站:2021年,传承者担起新使命
开工程车大概是大多数男孩小时候的梦想。钟明禹也不例外,尤其是作为“家学渊源”浓厚,天生优势的铁路家属。儿时坐在父母怀里向呼啸而过的火车伸出去又被打回来的手,如今终于可以郑重地握在站内货运机车的操纵杆上了。
“哪个小男孩能抵挡火车的吸引力呢?”钟明禹笑道。
这位“铁三代”一头蓬松的时尚发型格外显眼。1999年出生在铁路边的钟明禹还未记事时,就随着父母来到简阳,对他来说,他整个童年就是铁路上运来的。他说,“爷爷和父亲在家聊家常的主题离不开铁路,只要碰在一起就会聊货运。这些耳濡目染也是我成为铁路人的原因之一。”
高考前夕,行驶到人生岔路口的钟明禹向父母寻求帮助,在结合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前景等要素过后,钟明禹选择单招进入铁路专业学校。
大学毕业后钟明禹就回到简阳站工作。“赶上了好时候。”他感慨道。
为了更好完成供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周边建设的任务,简阳站里新加了吊车机,这给了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2021年,通过培训的钟明禹第一次独立操作起了吊车机,正式加入铁道大家庭。
现在钟明禹在站内主要负责吊车作业,电力机车把货拉到车站,他和同事就负责把货拉到6、7、9车道,对好位置卸完货再把车厢拉来回来重新编成一整列列车。这样的工作一天要做10个小时。
三代铁路人一起看过去的看照片
记者离开时,站上的货运业务仍旧忙碌,铁道线旁几台挖掘机不停卸载着集装箱内的砂石。钟富、钟明禹父子二人继续坚守在成渝铁路线上,和同事们一起为成都天府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挥洒着奋斗的汗水。
如今的简阳车站有了新使命:做好货物运输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年轻的钟明禹也同样有新的使命。
“我有自己的规划,现在做好一名货运机车司机,将来我要成为成渝高铁的客运司机,无论是运货,还是为旅客服务,我都将坚定不移的完成好每一次任务。”钟明禹说,从简阳出发,向西去成都,向东达重庆,未来还要随着郑渝高铁通向中原地区。在这条他父辈、祖辈奉献的成渝铁路上,他也要使劲的跑,带着他们这一辈年轻人新的发展理念和同样执着的发展精神,弛行祖国万里河山,继续谱写下一个70年的辉煌。
三代铁路人坚守简阳站
时间这辆隆隆驶过的单程列车,见证了无数个如老钟家三代人一般将人生奉献给铁路和经济发展的铁路人。他们辛劳一生将平安和繁荣运输到祖国四肢百骸,如同中国经济动脉里奔涌的“血小板”,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值此成渝铁路通车运营70周年际,向所有奔波在一线的铁道工人致敬!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实习生 刘星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