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天府之南、彩云之北,会理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石榴之乡和攀西聚宝盆,千年古城、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族风情的浸润,让这个四川省“最年轻”的县级市,别具魅力。
“会理会你,会有道理。”7月1日,跟随“探访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主题采访团的脚步走进会理市,沿途随处可见这句朗朗上口的“标语”,这是会理发展形成的共识。
绿色之道——
打造“红黄黑绿蓝”五色农特产业新品牌
近年来,会理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深耕现代农业发展“实验田”,着力打造“红(石榴)、黄(烤烟)、黑(黑山羊)、绿(生态林果蔬)、蓝(乡村旅游)”五色农特产业新品牌,绘就多元化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会理农业现代产业园,满山种满了石榴
“会理是中国最佳石榴适宜区之一,石榴产量稳居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会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榴之乡”,在位于彰冠镇古桥村的会理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漫山的石榴树已经挂果套袋,只等今年的“丰收”。
一个个红彤彤的大石榴,打开了群众的“致富门”。据介绍,会理石榴常年保持在74万吨,产值高达58.5亿元。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的思路,会理正在进一步打造百亿级石榴“红产业”。
茭白产业园
沿矮郎河流域由外到内,14000亩成片成规模的茭白,形成了万亩茭白产业园区,这里是四川省唯一一个茭白种植园区,园区产值达到了1.7亿元。
“我们的茭白品质好,口感鲜嫩,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在会理市小黑箐镇白沙村全村700户农户,就有500多户种植茭白,2021年全村茭白产值达到了4000余万元。
在打造安宁河谷“现代农业硅谷”的征程上,会理全线发力,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力争到2025年,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林)业园区、13个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新培育建成18个市级现代农(林)业园区。
文化之道——
千年古城,红色文化交融发展
会理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以钟鼓楼为界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
会理古城
会理是红色文化之城。“会理会议”在会理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这段波澜壮阔的史实,为会理人民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会理会议纪念地
据统计,会理现存长征革命遗址11处,涵盖了战场遗迹、机构旧址、指挥部遗址、会议遗址、烈士墓碑、宣传石刻、标语等多种类型的遗存,种类丰富、特征鲜明。
古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交融,丰富了会理的内涵与底蕴,让这座城市多了“品味”。
特色之道——
最炫“民族风”和会理绿陶的独特韵味
会理小黑箐镇白沙村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红彝族文化的发源地,更是远近闻名的歌舞之乡。
白沙村
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能跳舞”。刚到白沙村村口,当地的村民就吹起了长号,端起了米酒,以热情的歌声欢迎大家。
松针宴
还有特色的松针宴,长号、唢呐、山歌、敬拦路酒、蹢脚舞、筛糠等,这里浓郁的彝族文化风情,让人印象深刻。
会理绿陶
会理有最炫民族风的浓烈,还有会理绿陶的清雅。
会理绿陶制作
会理绿陶传承千年,采石、选料、碾磨、制坯、配釉、施釉、烧制等制作工序复杂严谨,层层把关,“入窑一色、出炉万彩”。一抔泥土,经过匠人的传承和创新,逐步扩宽产品市场,通过地方政府对绿陶文化的持续挖掘,逐步实现绿陶文旅跨越发展。
(四川经济网讯 记者 胡智 陈国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