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趁着晨曦的一丝凉意,7点多,在曾艳办公室里,已经有几位婆婆大爷坐在板凳上排起了队。
曾艳是资中县太平镇卫生院的一名内科主治医师,她被称为医院里的“女一号”。
看着记者一脸懵,资中县太平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刘小菊介绍道,资中县太平镇卫生院主要面向太平、龙山等地的群众,常住人口4万多人,而曾艳一年的接诊量要达到1万人次。
就在近日,由内江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的2022年度内江市“最美医者”评选活动名单出炉,曾艳被评为“最美医者”基层卫士。
8月16日,记者来到资中县太平镇卫生院,与这位“最美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工作中的曾艳
长大后成为了你
“头晕不晕,口苦吗?”“取药到对面西药房,就是玻璃门那个。”“这个药不要吃了,伤肾,给你换一个。”在资中县太平镇卫生院住院楼二楼,洪亮的声音从曾艳办公室不断传出。
谁能想到这声音的背后是一个中度贫血的“弱女子”。
1988年,曾艳出生在太平镇的隔壁龙江镇。有一次奶奶得了很重的病,上气不接下气,被送到医院后,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一周后恢复了很多。那时年幼的她觉得医生很神奇,立志长大成为一名医生。
在选择专业时,她满怀期待毅然选择了临床医学。
2010年,曾艳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考到太平中心卫生院(即现在的太平镇卫生院)工作。走出校园,她已在基层连续工作12年。
“刚到医院,就跟着医院里面的刘逊国老师。刘老师是住在医院里的,就算半夜叫他他都会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刘老师的敬业精神影响着刚参加工作的曾艳。
如今,曾艳也把这种拼命的劲头用在工作上。
“星期六、星期天都要来上班。一年上班天数有300多天。”同事刘小菊告诉记者,“乡镇上的人都很认人。熟悉了之后,什么大小毛病都会找她。”
“在家里闲不住,心里老想着病人找不到自己。”曾艳表示,周末上班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发出1000多张名片
“和我孩子差不多大。每次遇到小病小痛就打她电话,她都给我细心解释。”8月16日,家住太平镇的饶玉兰竖起大拇指称赞。
2019年,患有慢性肾病的饶大姐来到卫生院看病,这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又心细又热情,临走还给她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她的电话方式,并表示有事可以随时打电话。
几年下来,曾艳发出一千多张名片,与很多病患如亲人般融洽。
曾艳(右一)和同事在住院部
不同于别的科室,在农村地区内科的患者,大多高龄化、慢性病多,病症复杂,不仅需要具备细致、耐心的精神,还要有沉着冷静的定力和快速的反应力。每当面对患者的疾苦,曾艳总是耐心安慰,尽最大努力让患者减轻病痛。
对于敬老院的老人,曾艳是特别关心的。很多老人不会照顾别人,也照顾不了别人,甚至有的老人大小便失禁。“给老人导尿,教导他们怎么排痰、怎么翻身。虽然很累,但看到患者因治疗后,病痛得到缓解和恢复时,心里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代替不了的。”曾艳表示,只有时刻将患者放在首位,谨记医者身份和责任,才能真正做到恪尽职守、不忘初心。
“正是有了曾艳这样的医生,也大大促进了医院外科工作良性发展。”刘小菊介绍,因为有了曾艳对病人内科方面的评估,使得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明显提升。
挺身而出的勇士
如果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而曾艳用空手夺刀这种行为,诠释出一名人民医生的勇毅与担当。
2010年11月11日晚上,两名青年因故在住院部厮打在一起,其中一名青年掏出水果刀刺向另一名青年。正在值班的曾艳上前阻拦,挥刀划在了她的右手掌上,鲜血直流,但她并没有因为受伤就退缩,而是忍着剧痛继续劝解,制止了一次恶性流血事件的发生。事后曾艳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伤口,便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刘小菊说,危险面前,她不经选择做出这一举动,源自内心品质,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不想被淘汰,就要永远学习。”近年来,曾艳为了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自费在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完成了本科学业,并取得了学士学位证书。目前,她正在内江市中医院进行“西学中”培训。
就在这些年,也有很多地方或岗位向她抛出了“橄榄枝”,都被她婉言谢绝。“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这个地方的病人给予我的,是他们对我的信任,让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所以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曾艳告诉记者。
“不论在何时都要记住自己最初的样子。”这是曾艳最喜欢的一句话。12年来,她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履行自己的职责,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呵护每一位患者,成为百姓眼中名副其实的“女一号”。
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李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