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视频拍摄、剪辑:王凌寒
四川经济网讯 (记者 王凌寒)日前,记者从在蓉召开的生物研发应用前沿技术研讨会上获悉,我省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生物产业体系完备、科研基础扎实、医疗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加速生物经济产业聚集,先行先试改革举措,鼓励上云用数赋智跨学科整合创新驱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研讨会现场
四川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宋昌元致欢迎辞
本次论坛由四川省计算机学会与四川福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成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与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支持。会议邀请到国内生物经济领域著名学者和新锐创业者,共同探讨中国当代生物研发应用发展现状及前沿技术。会议还邀请了政校企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前沿的生物研发理论与技术,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共同探索生物与能源、医疗、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有机结合。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水平,为生物经济产学研成果转换搭建宣传平台。
生物经济创新驱动,或将成为投资新热点
2021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更是为我国生物经济未来五年进行了顶层规划,为生物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定基础。作为全国生物经济重点布局地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川省,近年来也积极布局生物经济新产业。近期开展的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赛区比赛,就吸引和发现了新一批四川省生物经济“黑马”企业。
福莱宝首席数据科学家田杨介绍生物研发生态平台
以本次论坛中亮相的福莱宝生物研发生态平台为例,就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重点领域的典型案例。该平台凭借超前的生物理念、成熟的生物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取得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组初创组小组第一名的佳绩。该平台综合计算化学、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方面的核心技术,并与多所高校与生物科技企业开展基于合成生物的产学研合作,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张珑凡在接受采访中
论坛中,福莱宝生物研发生态平台一经亮相,就受到了资本方的青睐。四川福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珑凡在采访中透露,公司即将启动A轮融资。
生物研发生态平台,助力生物经济摆脱“紧箍咒”
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被列为“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生物实验使用的自动化设备、机器人集成等核心技术由国外公司掌控,这相当于给国内生物研究上了一个“紧箍咒”。因此,我国生物经济必须在生物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化集群,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突破生物信息化技术难题,必须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福莱宝首个核心产品——生物研发生态平台,就是奔着“补齐短板”迎难而上。
在福莱宝生物研发生态平台项目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东京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博士、四川福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田杨统筹平台构建。“福莱宝生物研发生态平台是国内首个将生物研发数字化流程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化学技术和生物使能技术有机融合的研发生态平台,提供ELN、LIMS、CRISPRi设计器与ConfGAN等数字化工具与前沿应用。福莱宝生物的愿景是通过数智化赋能生物研发,为生物企业提效降本,持续赋能。”田杨表示。
而福莱宝核心研发团队的几位大牛,基本都是“教授创业”模式的成功者。
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有机化学研究员余沛源,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获得博士学位 ,师从理论与计算机家、美国科学院院士Kendall N. Houk 教授,2017至2019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以第一 (含同等贡献) 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PNAS,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论文20篇。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博士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遗传学博士杨统见,拥有多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经验。
除了强大的研发团队,福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智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力也不容小觑。智菲科技集团具备雄厚研发实力,在业务系统开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面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核心技术,多年深耕军工、金融、生物科研、制造业等领域,先后为拉萨市政府、三十所、二零七所、中科院、工商银行等百余家客户提供专业的IT产品和服务,先后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3A企业,通过多项管理体系认证,同时拥有涉密资质及涉密管理体系,获得了70余项软件著作权及8项专利。
四川福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雄厚的综合实力和精准的产业布局,一成立就瞄准合成生物行业。团队深入调研多所生物科研院校及相关企业的研发场景,实地探索研发环节的切实痛点,以“洞悉当下、探索新知,助力生物行业快速发展”为产品理念,已连续推出多项生物信息化产品,打造了如不仅笔记、生物元件库、CRISPR生物设计器、胶图识别等多项生物科研产品,专业用户超过两千余人,获得一致认可与好评。
中国生物经济风口强劲,提质升级正当时
生物经济涉及农业、工业、医学、环境、海洋与空间等生物技术。推动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构建智慧发展体系,将是我省生物经济提质升级的最大助力。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来自我国合成生物行业的研究员们分享了中国前沿的生物研发理论与技术,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生物经济七大重点领域在未来三年内将捷报频传,有望成为新一轮投资风口。
罗小舟通过网络连线发表主题演讲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化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罗小舟研究员通过网络连线,在论坛中发表《AI在合成生物中的应用》主题演讲。他主张通过AI自动化合成实现超高速、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减少人工出错率,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提高老药新用几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自动化合成产生的大量优质合成数据可以为机器学习提供大数据基础,利用AI算法挖掘人类难以探索的未知领域,实现药物分子的智能设计以及反应条件的快速优化。基于AI自动化合成技术在生物医药、能源、农业等研究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余沛源主题演讲《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预测分子构象》
南方科技大学计算化学研究员余沛源博士分享了一种新的分子构象采样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中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建立的分子构象的采样方法ConfGAN,通过分子的smiles序列即能快速生成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相比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采样的质量更高,几乎没有错误的结构,是一种端到端的模型,没有中间过程,避免了累积误差。
杨统见现场介绍《基于CRISPRi全自动化平台对工业微生物必需基因的高通量快速扫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博士后杨统见博士介绍了《基于CRISPRi全自动化平台对工业微生物必需基因的高通量快速扫描》。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医疗、能源等多个方面,如今已是生物界中基因编辑的主流,CRISPRi是CRISPR系统衍生的一种干扰抑制技术,能有效靶向目标基因抑制其表达,可用于快速判断基因功能等研究。但传统CRISPRi应用过程往往存在反复多次的人工设计的问题和大量重复性的湿实验会耗费研究人员大量时间,基于CRISPRi的全自动化平台可以针对微生物实现自动化和高通量的设计、构建与测试等实验研究,大幅度提高CRISPRi技术应用的效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田杨认为:“通过先进的IT技术深度挖掘生物研发中的深度价值,提升高维度分析耦合能力,逐渐成为近年来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与实践意义。”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10月,四川已出台《四川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全省生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生物经济体系更加完善,生物经济高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经济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