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李淮丨青史垂名范家院

2022-09-16 10:18:48 稿件来源: 编辑:何羽佳责任编辑:黎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蜚声中外,这14个字也成为千百年来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人们信仰的目标和生活的境界。丽日蓝天的9月,我踏进德阳市罗江区御营镇响石村范家大院,这里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后裔居住地,在此感受范氏的家风正气

生于北宋年间的范仲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病故,母亲改嫁朱姓人,“拖油瓶”小范改名为“朱说”。后来,刻苦读书数年寒窗终成“进士”。这位有慷慨兼济天下雄心的书生,参政议政报效国家。其间,1021年泰州治堰,1027年在南京应天府执教兴学,1029年秉公直言为太后祝寿混淆家礼与国礼,1030年上书朝廷为皇室大兴土木翻修宫殿与精简官吏,1033年才受到宋仁宗的重用。在伏阁请对和景佑党争、戍边西北、庆历新政中,其高风亮节,以国家大事为重,个人安危不足为殇。从27岁进士及第到55岁主持新政,敢做敢为仗义执言,三次被贬官。

清朝中叶,湖广填四川的人流,让范仲淹的长子范纯佑一房的后人来到四川,走到罗江的御营镇响石村,发现村南侧有块会发声音的奇特大石板,人只要站在上面稍微扭动,石板不动,下面却发出“轻咣轻咣”响声,遂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他们不再迁徙,把家安在了此地,修房搭屋,建院筑篱,与周围村民来往通婚,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今天响石村的规模。

范家大院坐西向东,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占地约3500平方米,石木结构,大龙门、中龙门、耳龙门、天井12个,正房、厢房、院坝、库房、圈舍……建成之初住的是范氏后裔范师祥和范师江两兄弟。站在大门前,看到大门上方斑驳的楷书楹联“瑞蔼龙门祥联凤阁,香生桂苑秀挺兰阶”,还有残存木制的雕花镂空式的翘角飞檐,大院的气势和风采赫然在目。

侧门进去从中龙门开始参观。中龙门两侧各有一门,均称“大龙门”。当年范家鼎盛时,非家族有盛典事宜或贵客莅临,中龙门是不开的,日常只从大龙门进出。大龙门上方有匾额,曾被人用石灰浆涂抹,两侧石柱上阴刻的楷书楹联很清楚,北门“自喜奂轮光世泽,还崇廉俭绍家风”,南门是“雅爱山居多乐趣,闻听石响有清音”,彰显范家书香门第家风高洁和响石村的清韵雅趣。

进入中龙门后足有五六百平方米水泥地院坝,在这里摆百多桌坝坝宴不觉拥挤。两侧厢房门窗是雕花镂空的图案,细看,雕花木纹上面还残留有金粉,可见范家的气派和富足。通过天井走上堂屋,是范家祭祀祖先的地方。上堂屋也称享堂,正面神龛上有“文正家声”和“范氏堂上历代曾高祖之位”的匾联和牌位,神龛左右分别是“让水廉泉绵世泽,石湖墨帐绍宗功”和“千秋传继血缘深,万世相承是亲情”两幅龛联。在上堂屋,以前供着确认御营范氏后裔证据的范氏家谱。老家谱记载范氏姓氏起源与范氏家族,特别是罗江支派、名氏起源、迁居、任职、名号等。

墙上“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讲“孝道”应竭尽全力,读书多勤奋,尊师长如亲人,敬老恤幼怜悯孤寡贫,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还有范仲淹告诫儿孙十要则,为人正直,志向高洁,最简明扼要的是范仲淹亲定的六十一字家族规:“家族之中,不论亲疏,当念同宗共祖,一脉相传,务要和睦相处,不许相残、相妒、相争、相夺,凡遇吉凶诸事,皆当相助,相扶,庶几和气致祥,永远吾族家人炽昌般。”

春分,草长莺飞,雨落声微,花瓣枝头,万物生辉。民间有踏青、放风筝、簪花喝酒等习俗,被视为全年农业生产忙碌的开始,人们以春分为由头,举办春分会。范家的族人在这一天,无论怎样的忙碌,或者在多么遥远的地方,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回罗江范家大院,在这里聚齐团圆,摆坝坝宴。他们以此为目的,把范家的人聚在一起,重温家规,再增家族凝聚力。

范家大院的范氏家族,千百年来,他们恪遵祖训,家国斯存,把范氏家风、家规、家训发扬光大,颐养清白之人浩然正气。“范仲淹”三字与《岳阳楼记》如雷贯耳,范氏后人传承其精神令我顶礼膜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