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十年筚路蓝缕,十年风雨兼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恩阳人民不忘初心使命,牢记殷殷嘱托,紧跟时代节拍,以奔跑的姿态迈出坚实步伐。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近年来,巴中市恩阳区紧紧围绕巴中全市“1+3”和县区“1+1”产业发展格局,抢抓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和西部肉制品生产基地,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呈现了平稳起步、高位运行、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
筑巢引凤 企业纷至沓来
恩阳区以临港产业园为载体,抢抓东部沿海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机遇,聚焦智能移动终端、穿戴设备、家居家电等产品,加快引进一批成长性强、相互配套、效益明显的“专精特新”电子信息企业,建设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企业蒸蒸日上,车间生产正酣。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已正式投产,包括注塑生产设备12台、线材组装生产线4条。生产线所用的注塑机是国产自主设备,达到了世界一流品牌松下同等的技术水平,能做到一次性成型,每台机器12秒生产一条数据线,四条生产线一天能生产36000条数据线,目前有11条生产线,预计今年实现产值2亿元。
“我们是临港产业园首批签约投产的第一家企业,企业从签约到正式投产,所用时间仅6个月,这是恩阳招大引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恩阳奔跑’的缩影,也是恩阳区委、区政府‘洽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的真实体现。”提起恩阳的发展前景,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恩阳区现有3个工业园区,其中在建的临港产业园从谋划建设到企业落地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其间建成标准化厂房8.5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企业入驻9家,正式投产8家,实现了恩阳区现代制造业零的突破。
从巴中或恩阳城区出发,过义阳大桥,沿恩阳河下游、汉巴南恩阳河特大桥项目顺下,便来到巴中临港产业园。
临港产业园
行走其间,清风拂面,3万平方米绿色植被簇拥中,标准化厂房、宽广柏油路、明亮路灯、公交站台、超市、工会俱乐部一一呈现,茶楼、美发店、饮食店加快运营准备。不远的将来,湿地公园、人才公寓、孵化中心和社区医院、幼儿园将完善到位。
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马不停蹄的项目建设者,一个个项目施工作业面快马加鞭、只争朝夕,一派繁忙景象……金秋十月,行走在恩阳这片热土上,处处都能触摸到恩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搏,处处都能感受到“增量化”的劲风热潮。
奔跑中书写精彩工业答卷
恩阳区工业增量化发展得益于恩阳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恩阳区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释活力,围绕“1+2”产业定位,高规格举办“知渝知恩、融汇融合—四川恩阳(重庆)投资推介会”“四川恩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投资促进暨回乡创业就业政策推介会”,借势借力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平台活动,年度签约落地项目50个。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区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全市最好”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恩阳跑团、一件事一次办、诚信恩阳”三张名片。
“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北向开放高地、西部肉制品生产基地’的发展定位,继续深耕以电子信息为主导,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聚链成势,全力向一百亿级产业集群进军。”针对当前发展目标,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现出了信心满怀、再整行装、一往无前的发展定力。
截至目前,恩阳区已聚集工业企业210余家,较建区增长约260%,在库规上工业企业43家,其中2020年底规上工业总产值就已突破百亿大关。培育发展小微企业80余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2家,创建各类品牌6个。
(罗淑荣 四川经济网记者 何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