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江南科技产业园:“链”强“筋骨” 冲刺产业高地

2022-10-14 11:54:1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魏文红责任编辑:黎琦

戴着口罩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不同样式的生产机器有序运转着,在建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长臂挥舞着……近日,在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和建设场景,将园区突破发展、产业提质、社会安定、干群奋发的良好态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在泸州市江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园区扛起产业高地的职责使命,服务全区“一体三高地”建设,扎实推动二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1—9月,江南科技产业园主营业收入达到520亿元,全年主营业收入有望突破7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较十年前实现连续翻番,成为泸州江阳区工业经济量质并重发展的重要支撑。

电子信息产业园

聚“链”成群  锻造园区发展“筋骨”

“现在园区内的都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我们有合作,疫情闭环生产期间,可以给我们提供原材料,解决燃眉之急。”10月12日,泸州合达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卫英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生意一直很好,订单多、运输畅,公司全年预计完成产值1个亿,目前完成了60%,全体员工正在采取每天额外加班2小时的方式弥补前段时间的欠货。

此前,合达源的原材料一般是从深圳、浙江等地购入,物流时间至少需要两天,若遇到订单量大,原材料不能及时补货常常让企业生产紧张。改变从2021年开始,经过合达源力荐,都乐光电成功入驻园区并于当年7月正式投产。如今,合达源原材料的供货商“近在眼前”,供货渠道畅通起来。

“产值的奋力追赶,除了倚靠企业自身过硬的生产能力外,还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助。”这种力量,被华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辉称作“外协”。华冠彩印提前布局,打通内循环,将部分订单转移至本地企业加工,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江南科技产业园内的四川天植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炮制中心,工人们正将一袋袋前胡倒入振动筛。经过机械化的系列工序后,这些前胡将被加工成中药饮片。

“我们的厂房不仅建在园区里,还‘长’在乡镇中。目前,已在泸县打造有3000亩的枳壳、枳实种植基地,在合江县白鹿镇有1500亩的川佛手种植基地。”天植公司副董事长张思其说,除了做强上游种植链条,公司还计划与云南白药、贵州百灵、四川国药等企业合作,拓展下游销售市场。

目前,园区8家电子信息企业、6家现代医药企业、83家印刷包装企业分工合作、协同发展,正互相守望、共克时艰,全链条同步发力。

双创中心

筑“巢”引“凤”  创新发展产业体系

“十年前,开车逛完园区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园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共有380余家企业(项目)落地入驻,逛完得花大半天时间。”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强感叹道。

生产车间工人忙生产

为了给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园区强化要素保障,按照“双创新区、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园区制定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着眼长远抓发展。一方面,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基础设施后功能项目、先产业打造后商业开发”的原则,引进了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园区先后投入5000万余元,建设专家人才公寓、党群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通过租金优惠和政策减免,为各类人才提供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171套、职工公寓1000余套,投资31亿元,建成电子信息标准化厂房62万平方米,并配套员工宿舍、食堂、人才公寓、职工之家等功能用房,全力打造天远广场商业中心、万诚国际中心、维也纳国际酒店、未来森林公园、杨桥湖湿地公园等附属设施,为城南片区群众和企业人才营造宜业宜居的舒适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智力保障,以“建平台、优服务”为宗旨,按照“优化设计、优化施工、优化管理”的要求,依托园区建设的“创新创业”中心、电子信息研发中心和江阳职高实训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和专家人才公寓等平台,深入实施校企合作,与中科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各领域专业人才从事课题研究、开展科研攻关等搭建平台20余个,落实合作项目80余个。与中关村海淀创业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合作,建设“中关村海淀创业园泸州分园”“西南医科大学生物药研发中心和临床护理研究所”“泸州市城市安全智能综合管理平台”等创新项目,共建产业孵化基地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研究生培训基地各1个,18家工业企业建有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检测中心,帮助园区进行产业、技术、资金、人才聚集。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以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良好服务,使园区能够直接实现资源与高成长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高成长科技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促进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利于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和知识溢出,从而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进而促成创新型组织的集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工人分拣中药材

精准服务  引导企业有序生产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如何全力以赴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双胜利”?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章华高对“双战双赢”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正在协助园区两家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进行装修工作,今年还会有另外两家企业进场装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方位保证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稳步运行,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园区聚焦服务企业的主责主业,坚持服务专班围绕企业转,要素资源跟着企业走,及时为企业提供更细更实更精准的服务,组建“60人战队”持续作战,“店小二”主动上门为企业做好保姆式服务,除了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安全培训、安全生产外,还全面了解企业之所想、解决企业之所难、提供企业之所需,收集企业诉求,大力协助企业争资争项,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对症下药,破难点、梳堵点、解痛点,解决原材料短缺、货运不通畅、招工难等问题100余个,把诉求解决在企业车间一线。全力营造“最舒心”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开足产能、扩大生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管委会“用心用情用力解难纾困、用好用活用尽扶持政策、建链补链强链为实体经济蓄势赋能。”章华高说,生产的链条全速滚动,靠的是每一个齿轮的转动,园区的服务和引导会大大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

(冯桂红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