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坚持把建设“改革开放高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对标部署抓谋划、对照目标抓责任、对表任务抓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符合德阳实际、体现德阳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改革之路。
勇立潮头乘势起 创新发展谋跨越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什邡市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建设主题顺利通过验收。“自2018年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以来,我们通过抓实政策激励、主体培育、平台建设等工作,促进现代化工业强市、科技创新生态市和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市建设有机协同,现在什邡高新企业达38家,是创建前的2.1倍;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是创建前的4.7倍;规上研发经费突破11亿元,较创建前增长93%。”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什邡正加快迈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强市为引领的全面创新时代。
近年来,德阳聚焦高质量发展抓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国机重装、东电、东汽等头部企业“顶天立地”,6000余家配套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雁阵,成功创建多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成功研制一批“国之重器”,目前,全市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产值超800亿元、居全省第一。今年8月底,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在德阳成功举办,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抓住数据要素市场化这个关键,引进华为、百度、中国电子、商汤科技等头部企业入驻天府数谷,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64个,投资6亿元建成德阳城市大脑,2021年,德阳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200亿元,成功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三供一业”改革,推动国有投融资平台做优做大做强;制定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6条政策措施;高质量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探索形成投资项目全程代办、企业开办“零成本·一日办”、三十七证合一、政务服务“跨城通办”等模式,连续两年德阳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第三。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今年1月,旌阳区新中镇白河村第一村民小组的224位“村民股东”领到了2021年村集体的分红。
“2021年,集体经济打了翻身仗!”白河村第一村民小组组长刘和财说,“过去,第一村民小组是全村最穷的,集体经济账上没有一分钱,通过‘三变’改革、‘五社’实践,村民入股土地合作社,目前每年都有1万多元集体经济入账,现在维护道路、清理杂草、改善人居环境,都有了资金保障,一定能满足大家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旌阳区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26个村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与发展模式。2021年末,试点村经营性净资产由8400万元增至1.7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平均24万元增至38万元。
旌阳区“三变”改革“五社”实践,是德阳探索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全市村集体资产总额24.6亿元,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成立全国首个市州(成都、德阳)合资共建的农村产权交易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国首创农村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三书模式”(律师审查意见书+公证书+交易鉴证书),推动闲置农房良性流转;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加快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推行“政+企+银+交+担+保”六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近年来,德阳聚焦问题导向抓改革,全市农业农村改革呈现多点突破、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有效赋能德阳乡村振兴开新局、迈实步。
深化基层治理改革
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
“全国文明村”、省级“四好村”“文明村”“百强名村”“依法治村示范村”,这些是中江县集凤镇石垭子村近年来先后获得的荣誉。而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该村认真落实《村规民约》,深化村民自治,加强德治引导,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罗江村民议事会改革经验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村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就是全村每5—15户村民推举出1名代表,36名代表分别“定向”联系和服务推举出他的农户,成立村民议事代表大会,负责定向收集所代表的群众意见并反馈结果,调解矛盾,对村上大小事宜进行事前讨论、事中建言、事后监督。代表商议事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并通过村民大会公布议定结果,形成“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的格局。罗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制度畅通村民自治“最后一公里”,将问题化解在最基层,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形成了“党委政府放心、干部省心、群众舒心”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局面。
此外,德阳还扎实推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因地制宜、宜优则优、宜强则强、宜大则大”的调整思路,顺势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全市撤并建制村595个、减幅42.17%。改革后,全市城镇空间布局更优化,产业集聚功能更突出,辐射承载能力更强劲,管理服务水平更高效。
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小区业委会协会、物业公司协会为“两翼”的物业党建联建模式,经验做法被《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采纳;探索建立“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院落)和单元(楼幢)分别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点、牌”,实现“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的随身法律服务。
通过坚持实效导向抓改革,目前德阳已建立完善了“一核五治”基层现代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项项改革、一批批方案、一套套制度、一组组数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上的决心和力度,更彰显了德阳人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
全面深化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德阳将继续高擎改革开放的大旗,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倒逼改革,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率先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确保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