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市大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心无旁骛抓发展、凝心聚力促跨越,推动富民强县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自2012年经济总量突破80亿元后,大英县经济迅速发展,到2021年增长至189.92亿元,呈现出“量”快速增长、“质”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
经济持续增长的背后,是大英县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不动摇。
大美大英县城一角(张昌明 摄)
做大企业 延长链条
工业产业提产扩能
盛马化工一二期联动生产火热进行中,屹光新材料、苏博特新材料等企业纷纷建成投产,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打造……金秋时节,走进大英经开区,处处是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提质、稳中向好态势,正是大英县工业经济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英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县”发展路径,做强工业企业、做优工业园区、做大工业产业,基本建成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雏形显现,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今年上半年,9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0.12亿元,实现税收0.59亿元;新开工产业项目7个,竣工产业项目13个。
盛马化工是遂宁市能源化工产业龙头企业,也是首家产值过百亿企业。“过去十年,盛马化工经历了经营不善停产、代加工方式续产、破产重整到现在的一二期联动生产、三期加快建设等阶段,可以说是‘破茧成蝶’。”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作为四川绿色油气化工产业园龙头项目之一,盛马化工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公司目前正按照“安全可控、绿色高效”原则,全力以赴稳生产,确保全年“生产+贸易”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近年来,大英县坚定走“油气融合”发展道路,聚力发展壮大能源化工产业,着力实施“减油增化”,构建“油头化尾”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集群集聚、提产提能。目前,大英经开区已入驻盛马化工、鸿鹏新材料、苏博特新材料等22家能源化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从源头油田开采服务到中端炼化一体化,再到尾端炼化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绿色产业生态链,发展前景广阔。2021年,全县能源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占全市能源化工营业收入的41.22%。
不仅如此,大英县高标准编制《四川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拟投资1200亿元分两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6月16日,大英县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装备制造产业招商推介会走进广东顺德,与广川表面处理有限公司、中禾电器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投资总额7.5亿元。
近年来,大英县突出“做精做特”,以飞亚动力、森帝汽配为代表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省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
园区与企业、产业是发展命运共同体,园区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发展也离不开工业园区。近年来,大英县突出“提质提效”,有效提升大英经开区综合配套能力,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四川省首批化工园区、四川省第三批院士(专家)产业园等,挺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大英县正以“三新一高”为动力,大力开展产业园区全面升级行动,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培优扶强能力,做深做细产业链条,筑牢“成渝之星”支撑,聚力“大美大英”建设,在新的发展节点向新征程迈进,开创大英工业经济新局面。
借势借力 多元融合
文旅发展亮点纷呈
燃灯盛典、音乐狂欢、畅享美食、乐游乡村……8月26日,大英县举办“醉美金秋 大英嗨翻天”2022金秋文旅消费季活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十大别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向游客发出秋的邀约。
据悉,此次活动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高品质消费服务,全方位激活了大英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文旅消费市场。
消费季活动是大英县委、县政府做实、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重大部署,是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提振文旅主体信心的“强心针”。
从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到省级旅游强县,再到今天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从仅有中国死海景区到有丝路奇幻城、浪漫地中海、千年卓筒井等多个超级文旅IP……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英县锚定建设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标,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及开展名县提升行动为抓手,坚定不移走“文旅兴城”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全国创意旅游标杆示范,构建了“一城四区、两带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走出独特旅游发展道路。2012年至2021年,全县旅游收入从30.2亿元增至134.59亿元,增值超百亿元。
放眼大英四大超级文旅IP:提档升级后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迎来游客接待高峰,正逐步实现由“只浮不沉”的亲水体验向“康养休闲”的养心度假全方位转型;由山水盛典、景域集团和古兜温泉三大顶尖文旅企业联袂打造的丝路奇幻城,正紧锣密鼓进行开业筹备;备受关注的浪漫地中海,在建成项目“海洋之心”的基础上,配套打造山地越野、湖畔星空帐篷酒店等体验性娱乐项目,金秋帐篷露营节将给游客带来体验休闲养神之旅;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卓筒井遗址公园,正加快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卓筒井二期顶心灶、万和灶修缮工程,力争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除了依托核心景区为支撑外,大英县还强化“城市即景区”理念,将“景在城中,城在景中”融入到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打造“全域全景”的城市形态、优化“留心留人”的消费体验。
大力推行“文旅+”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文旅与农业、康养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先后创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基地、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国、省级旅游新业态品牌14个。
成绩的背后,是大英县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提质提效”行动,推进旅游产品全域布局、旅游要素全域配置、旅游设施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覆盖的苦心耕耘。
近年来,大英县坚持规划和激励“双牵引”、品牌和业态“双驱动”、硬件和软件“双优化”,做优景区游、做强乡村游、做活城市游,走出了一条西部丘区沉浸式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道路。
站在新的竞速赛道上,大英县正聚力“景区提档”“业态提升”“品牌提级”,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旅资源再配置、再整合,推动“单点旅游、过路旅游”向“多极旅游、全境旅游”迈进跃升,不断做实、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打造中国创意休闲度假旅游新标杆。
外提颜值 内强品质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秋风拂面,漫步大英城区,蓝天白云相依相伴,绿水青山温婉可人,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大路延伸脚下。夜幕降临,公园里、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沉醉在幸福喜悦中。
行走在大英农村,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直达每个行政村,到处整洁如新、绿意盎然,良好的人居环境,散发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惬意和魅力。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英县坚持城市提能与乡村振兴并举、现代气息和历史底蕴并重,吹响了在城乡融合上先行的冲锋号,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平坦宽阔的小区路面、整洁的墙面、日趋完备的小区附属设施……走进大英县房管局小区,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净、齐、好的新环境。看着小区环境旧貌换新颜,大家都乐开了花。
老旧小区改造是大英县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个切片。近年来,大英县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持续推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城市“颜值”“品质”“气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得到不断提高。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缓堵保畅、雨污管网分流等市政工程,进一步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改造提升城市景观,郪江湿地公园、小溪河滨江公园、蓬莱公园等一批游园绿地建成开放,群众休憩娱乐有了全新选择。推进城市花点、花带、花街、花廊、花园“五花”景观建设,打造“花镜”8.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79%。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9.85平方公里,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5%。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与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宋井桃源,回眸千年。9月30日,位于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的“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正式精彩亮相。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其沉浸式的宋文化体验广受好评,并受到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中央、省主流媒体的关注。
致力乡村振兴,大英县以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乐享土门”农康旅融合示范村、“中国宋井桃源乡游第一村”,实现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突出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质量完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玉峰镇斗笠村等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蓬莱镇等2个镇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吊脚楼村等13个村被命名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与此同时,大英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幸福美丽新村182个、“美丽大英·宜居乡村”16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2021年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统领,围绕城市社区治理“四新”“四有”目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统筹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等资源下沉城市社区,入列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项目,全县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边是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田园牧歌的梦想,一边是城市能级提升持续推进。如今的大英,正致力于城市文明与乡村风情深度融合,一幅互动共融、共存共荣的动人图景在城乡间熠熠生辉。
不忘初心 执政为民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4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3774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大英县扶贫开发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这是大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注脚。发展提质,落脚点在增进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英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主线,把“小事情”放在心上,把“大责任”扛在肩上,从脱贫攻坚、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业、教育、群众“急难愁盼”等方面着手,不断夯实民生保障,纾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留下了一串串保民生、解民忧、聚民心的扎实足迹……
民生实事是大英县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件件指向全县最需要解决和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大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着力实施3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69%以上。
疫情防控有“力度”,民生保障有“温度”。大英县落实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织密“县镇村组”四级防控网络,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英突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出台系列积极的就业措施,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城镇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4%以内。
优质教育触手可及。大英以“让教师以在大英教书为荣、让学生以在大英读书为荣、让社会以大英教育为荣”为导向,推进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大英中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建成开学、1.2万余名师生顺利入驻。
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城区第二水厂建成投用,城市公交国有化改革高效完成,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1267户、整治土坯房9753户、建成安置房52.24万平方米,“用水难”“出行难”“住房难”彻底成为过去式。坚持“新官”主动理“旧账”,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稳妥化解中华梦幻谷、光华学院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8个,减轻了发展包袱,实现了轻装前行。
回眸过去十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大英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化作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清单;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建成竣工,让文明城市、“大美大英”建设步伐稳健有力。幸福,为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描绘出最美的底色。
十年弹指一挥间,拾级而上谱新篇。勤劳勇敢智慧的大英人民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大美大英”建设加快成势。
(刘佳利 邓蕊奇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