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国网德阳市绵东供电公司在3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播撒希望,绘制出一幅幅繁荣似锦的画卷,用一个又一个绿色发展奇迹,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深情守护 为童话小镇书写神话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生土长的清平人马世安常用艾青的这两句诗来形容他对清平镇的感情,60多年里他与清平镇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和变化。作为一名电力人,他深知清平镇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电力保驾护航。
清平镇先后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8·13”泥石流,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在灾后山区电网几近瘫痪的状况下,绵东供电公司积极汇报沟通,各方筹措资金在2013年前完成供区电网重建、线路迁改,完成徐家坝变电站及其配电网工程。四川省电力公司先后投资完成35千伏鱼清线9基杆塔改造,迁改线路4千米,实现了汛期“路断电不断”。同时,新建完成110千伏银杏站,实现供区“双电源”供电。
线缆下地后的清平镇
“路遥知马力”,在绵东供电公司工作的二十几年里,马世安和同事们的脚印不知覆盖清平多少平方米土地,深夜冒雨抢修、顶着烈日迎着风雪翻山巡线、挨家挨户用电检查……看到如今发展潜力无限、山清水秀的清平,马世安感到无限自豪。
定制服务 为德阿园区添足动能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9年11月19日,四川发展龙蟒股份有限公司同绵竹市德阿产业园区签订《投资协议》,川发龙蟒公司30万吨酸铁锂项目将于2023年3月投入生产,用电负荷约30万千伏安。紧随其后,又有鑫锐恒磷酸铁锂等3个项目相继与产业园区签约投资,为德阿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营销人员上门服务园区企业
德阿产业园区是2015年由德阳市和阿坝州两地党委政府合作建设的飞地产业园区,2019年获批为省级新材料化工园区。而电力供应质量是外来企业决定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当好电力先行官”是绵东供电公司数年来不变的行动指南。
新建配电线路10余公里、扩容110千伏麻柳变电站……十几年来,公司每届领导班子稳稳接过上任的接力棒,重视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汇报,及时了解园区用电需求,提前修订电网升级规划。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十四五”配电网滚动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德阿产业园区项目8个,规划投资737万元。园区企业已近20家,成为绵竹市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园区将企业集中在一起,也是地方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外地来此办厂的企业,我从心底对你们的服务表示满意……”这是园区企业对绵东供电公司最朴实的评价。为了快速解决企业各类用电问题,满足企业用电需求,公司在原“双客户经理”的基础上,实施“新增大客户和工业园区落地服务”一把手工程,建立“业扩三本台账”,搭建三座“连心桥”。开设“园区绿色通道”和“VIP”专项服务通道,每年进行用电检查、上门走访和座谈。
正是本着“客户至上”的服务态度,绵东供电公司从最初每年销售电量不足1亿千瓦时到现在近4亿千瓦时。接下来,绵东供电公司将围绕“降本提质增效”,持续为德阿产业园区发展添足动力。
探路先锋 为绿色发展插上翅膀
一张13年前不太清晰的照片,一直保存在绵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李崇刚的手机里。照片里的他,背着仪器,手脚并用,正在艰难登顶。“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他赶往绵茂公路用电工程前期变电站,进行选址和线路勘查工作,地震破坏了坡面的植被,山脚下的电力工程车只有一只拖鞋般大小,正在静静地等待着他们胜利归来。
绵茂公路是2009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出资20亿元援建的,全长56公里,43.5公里在绵竹市地域内,它是四川省最艰巨的交通灾后重建工程。
历时13年的绵茂公路,每一段都见证着路桥人的艰辛,也见证着电力人的勇毅和担当。“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清平镇至徐家坝的道路全部中断,唯一的交通就是绵远河中的一条临时便道,汛期就被冲毁,车子没法通过。“路修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为了这句承诺,绵东供电公司员工们徒步翻山越岭、挽起裤腿光脚趟泥泞,平时2个小时的路程,整整用了12个小时。
在大山里,施工难度超乎想象,电力施工人员架索道、搭爬梯、人抗肩挑,将电杆、导线等材料运到陡峭的山崖上。电力施工人员住简易帐篷,吃大锅菜,夏天蚊虫毒蛇、冬天寒风凛冽。终于,2022年9月28日,绵茂公路绵竹段提前一个月全线通电。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惟担当。10年的优质服务“零投诉”,10年的安全事件“零”记录,10年夯基固本,10年硕果累累,绵东供电公司将踔厉奋发,助力“五个德电”上台阶,坚守这片热土,持续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让绿水更绿,青山更青。
(林清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实习记者 陈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