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云行天府走进新津 探索成都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新路径

2022-10-25 20:21:55 稿件来源: 编辑:王颖责任编辑:黎琦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苏俊  鲍安华  毛春燕  文/图)10月25日,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成都市新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会主办,四川经济日报社承办的“云行天府”推广交流系列活动之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宣贯会新津专场在成都新津区举办。

 会议现场

会上,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副主任姜陈升介绍了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推介了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家开展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宣贯,天翼云、安睿智达分享了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成都市新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何仲恒出席会议。

据悉,会议举办地所在的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被纳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是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链协同发展地,协同发展智能科技及工业互联网产业。

数智赋能 三端协同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据新津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津区委、区政府将智能科技及工业互联网确定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之一,重点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联合中国信通院打造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推进生产端、平台端、产品端“三端协同”,赋能交通装备、绿色食品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硬件及工业互联网产业。

会议现场

        在生产端,主攻智能工厂和数字化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重点聚焦数字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共享化制造、服务化延伸六大场景,通过认知赋能、诊断咨询、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数字化升级项目100个以上。事丰医疗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智能工厂入选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十佳应用案例;达威科技清洁化皮革制剂柔性工厂被评为2021年中国轻工业智能制造示范案例,并入选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园区项目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在平台端,主攻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支撑服务。依托中建材、新希望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安睿智达、新增鼎等功能型平台。安睿智达设备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已接入企业近百家,接入设备10000余台,管理资产价值超过60亿元,被经济和信息化厅评为“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新增鼎工业智慧安全服务平台已链接全区150户企业,提供智慧安全服务;新锚路桥云制造平台正加快建设,预计年内初步应用;包装技术商会行业云初步调试完成,已上线试运行。

在产品端,主攻智能硬件产品,引育智能硬件产业链。围绕生产应用领域和生活服务场景,聚焦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机场等领域,集聚以格力电器、民航物流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企业50余户。招引落地至臻光学总部基地、蓝景实业智能标识系统等智能科技及工业互联网产业项目10余个;培育托展新材、达威科技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余户,预计年内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50户;推动众信通用、济通科技、爱迪空调等20余户企业实现产品智能化迭代升级。

科创赋能 数实融合 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园区

未来,新津区将围绕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价值拓展,突出数字赋能新制造,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在生产端主攻智能工厂和数字化生产线,在平台端主攻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品端主攻智能科技产品,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园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智能科技及工业互联网产业建圈强链。

加快制造业生产端转型。实施“新工厂计划”,充分发挥交通装备、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优势,依托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以达威科技、事丰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为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柔性工厂、共享工厂,打造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库存管理、物流运输、产品交付、设备运维等工业制造全过程的应用场景,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

undefined.png

会议合影

推进工业互联平台端布局。以深化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为主线,深入推进与“两区一城”协同发展,重点推动安睿智达、新增鼎等平台型企业发展壮大,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化改造,打造标识解析节点及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柔性化制造、网络化共享、智慧化协作的上下游产业链平台,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体系,探索“互联网+制造”新模式。

促进智能硬件产品端聚集。把握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加速融合趋势,围绕生产应用领域,重点引进电科智联等企业,聚集工业机器人本体、专用制造设备以及传感识别、伺服控制等核心元器件。围绕生活应用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家居、数字化穿戴设备等新兴硬件产品;围绕商业和工程应用领域,以民航物流、格力电器等为依托,发展智慧机场、智慧物流、智慧空管、智慧电网、智慧桥梁等行业专用智能硬件产品。

加快完善创新驱动生态体系。一是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建立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链接高端创新资源,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创建新工艺,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二是打造创新孵化载体。聚焦“先进智造”核心功能,持续推进天府新津创智湾建设,打造天府创智湾、天府智能装备产业园、大陆希望同云智谷等创新载体,引入天府智能科技孵化器、优客工厂等创新孵化机构,创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培育体系。三是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持续实施“蓉漂津英人才计划”“‘产学研资’企业家成长计划”、充分利用成艺、成职等在地教育资源,引入东软学院“新津数字工场”等职教品牌,针对多层次人才需求,构建“职教融合人才供给体系”。依托新津科创通、“盈创动力”新津工作站,完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上市主体培育,用好用活产业基金、“科创贷”“壮大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