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文明新风进村庄 村美民富产业兴——汉源县新民村聚力打造农旅融合特色“名片”

汉源县大树镇新民村位于汉源湖南岸,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海拔900-1300米,距离镇政府3公里、县城17公里、高速入口15公里,大渡河右岸环湖公路穿村而过。辖区内12个村民小组,居民1135户、3471人,村内设有活动室、图书室、室外篮球场等公共娱乐设施。

近年来,新民村充分释放“一缕阳光、一湖水、一片花”的独特资源优势潜能,按照农旅融合的思路,统筹推进民居风貌和乡村景观打造,把产业发展、旅游观光、采摘体验融为一体,带动群众奔康致富。依托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和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坚持“红色文化+绿色发展”的思路,建设“一馆一课一基地”,规划打造“一廊贯穿、两园示范、多点开花”的绿色生态产业布局,聚力将新民村打造为全县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成为汉源独一无二的特色“名片”。

基层组织不断建强

新民村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典型示范”原则,突出红色引领、文化传承、产业升级、能力提升“四大行动”,聚力红色、人文、绿美、善治建设。实施红色引领行动,坚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建强基层组织体系,提升骨干队伍能力,以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和村党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为契机,构建“党总支部+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建成领导班子好、运行机制好、工作实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基层党组织。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培育、优秀农民工柔性回引、后备力量薪火培育“三项计划”,推动实现“头雁队伍”能上能下、“雏雁队伍”比学赶超,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新民村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突出“红色文化+绿色发展”,营造绿美环境。投资70万元实施1.76公里景观大道绿化项目,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完善常态化保洁制度,实现村民小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大力推广“全民义务清扫日”,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引导群众保持良好家居环境。实施环境美化亮化行动,在观光线路、水体沿岸、院落周围栽种树木,竖立标牌,开展农房红色元素风貌改造提升,倡导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有效扩大“生态圈”。紧扣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中心任务,通过项目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河长制等工作按下了打造生态美丽宜居宜游“甜美大树”的快进键。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新民村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整合红色文化、阳光康养、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集中打造月亮湾葡萄采摘观光园,完善月亮湾码头、综合文化广场、观光采摘游道等基础设施,形成规模化的集生产、观光、科教于一体的连片葡萄采摘观光园。现已建设观光大道4.08公里,建成标准化葡萄园800余亩,规模种植优质葡萄品种10余种,组建葡萄专业合作社36个。成功创建了月亮湾·金钟山国家3A旅游景区,该景区以山、水、林、田、湖及阳光、气候构成的生态系统为背景,以汉源湖水域景观和金钟山山地景观为核心,以麦坪文化遗址、红军强占大树堡佯攻富林红色文化、千亩葡萄观光采摘园为支撑,逐步升级完善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以上。

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新民村坚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不断加强综合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和文明实践站建设,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史学习教育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支部堡垒和党员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引领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助力疫情防控、防汛减灾、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等工作,截至目前,统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40多场次。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乱象,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了“文明城市人人创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干部”等评选活动2次,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20余人,最美家庭10余户,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风尚,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