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冕宁:彝海结盟佳话流传 红色文旅再续传奇

80多年前,在冕宁,刘伯承司令员和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为红军顺利通过百里彝区以及此后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壮丽诗篇。

80多年后,作为凉山州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冕宁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红色冕宁纪念馆、陈家大院纪念馆、红色文化草地公园等一个个红色景区,红色故事、长征精神演绎着新的时代传奇。

彝海结盟纪念馆

10月29日,在凉山州建州70周年之际,全国经济媒体暨四川省报纸副刊凉山采风活动一行深入一个个红色旅游景点,见证冕宁县如何以红色传奇打造文旅新高地。

嘉宾们在纪念碑前合影

首站是彝海结盟纪念馆。迈步走进馆内,看到里面保存的彝海结盟时期的珍贵文物,大刀、党旗、草鞋、步枪等一件件展品、资料,采风嘉宾们对红军长征路上“彝海结盟”的那段故事肃然起敬。

嘉宾们在彝海结盟纪念馆重温历史

从纪念馆出来,嘉宾们沿着石阶来到彝海边当年“歃血为盟”的取水点,思绪也被带回到1935年5月,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的场景。

彝海边追思

在冕宁,嘉宾们不仅重温了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历史,也见证了彝海结盟新的传奇。

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几公里之外,曾经的贫困村“彝海村”已经变成了面貌一新的彝海村结盟新寨。

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寒二半山区,曾是彝族聚居村落的贫困村。201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的对口援建下,依山而立、错落有致的36栋民房、1栋幼儿园综合体和4栋彝家乐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在美丽的彝海湖畔落成,这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结盟新寨”。同时,在四川能投集团的支持下,将彝海村纳入彝海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探索以旅游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彝海村结盟新寨

现场,在彝海村村委会副主任毛金全的带领下,嘉宾们现场对比调研了房屋亮堂、家家小洋楼的新寨和色彩灰暗、墙体破败的土屋旧址,深刻感受到了村子的巨大变化,见证了新时代的“彝海结盟”传奇。

嘉宾们考察彝海村老房子

“村里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今年我们又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投资3000多万元发展民宿,未来更加值得期待。”毛金全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当地大力发展花椒产业600亩,正依托“彝海结盟遗址”旅游景区打造旅游民宿。

彝海村村委会副主任毛金全接受采访

据了解,近年来,冕宁县委、县政府加快建设攀西地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和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示范县,以红色旅游为引领,着眼全域旅游发展新方向,把旅游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已锁定了打造“凉山旅游新高地,四川旅游新地标”两大目标。目前,冕宁投资建设了以彝海为核心、“彝海结盟”为灵魂,以结盟新寨、结盟泉、相望树、相识湿地、彝海书屋、结盟井、小海子、红军湿地等为主要参观点的彝海景区,打造集党性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冕宁上下齐心协力,旅游业发展呈现增长态势,旅游“首位产业”效益日渐凸显。

(四川经济网记者 黄晓庆 李霁玥 胡智 陈国盼 乔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