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会计与雕刻家,一从理,一从艺。两份职业的特性如何应用于写作?“文学密码”应该怎样得以破译?没想到在破译行动前,更多疑惑反倒悬置心中留待解答。
11月19日,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小说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特聘导师,成都文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马平,在人流如织的宽窄巷子、文艺沙龙活动雅集的见山书院里,为文友带来了一场题为《小说家的会计账目与雕刻手艺》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是“带你破译文学密码——《青年作家》走进城市阅读美空间”系列讲座活动之一。
讲座中,马平给出了答案:小说家要注重“生活的真实”与“想象的真实”,会计和雕刻家分别指向两者,并共同通往“真实”这一“文学密码”。
文友聚精会神聆听马平讲授
“生活真实”的“做平”与“不假”
“让我们试想此情景。一位路人向人问路宽窄巷子怎么走,但对方沉着脸什么都没有回答。等问路人走后,对方立即搭上了出租车,只对司机说要前去宽窄巷子。”
马平以讲座所在地生发举例,表达了会计账目的一层意思:账目要做平,即设计合理的路径让事件平稳发生,却能表达出相应的创作意图。现场的文友听毕,立即有所感触——明明只是问路和乘车的场景,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怖?马平认为,这正如雷蒙德·卡佛在《论写作》中所言,“我们完全可以用普通而精准的语言来描述普通的事情,赋予一些常见的事物,如一张椅子,一扇窗帘,一把叉子,一块石头,或一副耳环以惊人的魔力。”
马平给文友举例名家名作
当然,这个账目要在不做假账的基础上进行。什么是不做假账?马平表示,小说家写的事件要在现实中能够发生,但不是“照搬照抄”生活的样貌。
马平举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亲眼见到一位老人因为看见有人在车顶放行李,就误以为是从车顶进入客车的生活经历。后来,马平把这一事例写进作品寄给了《青年作家》杂志,然而此处却被编辑部打回了。
为什么?因为这虽然是生活的真实,但放在小说里,却交代不足,显得“胡编乱造”。
正面的例子是余华的“撞车”情节。余华写清晨两辆卡车在大树下“对了车”,由于夜晚有很多鸟儿歇息在树上,撞车的巨大动静就震得鸟儿受惊掉了一地。一位文友立刻就发言,“好有现场感”,引起在场其他人纷纷点头同意。
“你看,余华写的‘撞车’非同凡响、让人过目不忘。”马平总结说,生活的材料必须加以提炼,如果仅仅写司机因为疲累撞车、因为接电话而撞车,那显然该情节在小说中将毫无增益。
在不断地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弗兰兹·卡夫卡等名家的作品分析中,马平结束了讲座的第一部分:“小说家的会计账目不是枯燥的、呆板的、严苛的数字,而应当是诗意的、灵动的、鲜活的文字。”而做账目,就务必注重“不做假账”与“账目要做平”两点。
“想象真实”的“细处”与“更细节”
“在我的作品《我看日出的地方》有这样一段情节。主人公金春早在火车上给父亲打电话,时间是清晨,车厢里比较安静,金春早的声音也小。于是金春早的父亲就问:‘成都那么大,你的声音怎么那么小呢?’”
马平说这就是“雕刻”,关键句子一定要符合角色的身份,一定要精彩,一定要让读者记住。马平也说,好多人学了这句话用在自己的作品里,让讲座现场一时笑声连连。
讲座第一部分的会计账目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在第二部分,马平认为写作还应该像雕刻一般,体现“想象的真实”。他说有一个故事是小女孩在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石头里面有一个天使?”
在旁征博引中,马平揭示了小说家一生所作的工作的秘密,也是他多年以来的教训和经验——功夫在细处。小说家绝不能想雕刻天使而成了怪物,不能想雕刻虎而成了猫,以俗语来说,那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并且只有拥有雕刻家的手艺,才能把会计角色时采摘来的材料应用得当。
从细处之细节再深入,马平表示,自己曾有一个绝对的判断“不会打比方的小说家,就不是小说家。”
再以余华举例。马平说,余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就像歌谣消失在空中”的比喻,当时余华本人也很得意,然而当他看到博尔赫斯的“就像水消失在水中”的比喻之后,余华立刻“甘拜下风”。
余华在比喻上“受挫”,马平在老人乘车的描述上“受挫”,可见即使是知名作家,在写作的路途中也会在“想象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中遭遇各种问题。不过正因为如此,马平此次在“文学密码破译”讲座上,所给出的依据他多年写作经验的“答案”才具备了尤为值得重视、参考与学习的属性。
马平与文友合影
讲座中,马平的一位老乡说:“马平老师当年指点过我的文学创作。大意是文学起步时看山是山,一定阶段后看山不是山,后来又看山是山。这种论述,在我看来,就与‘想象的真实’有相通之处。”恰好,此次讲座在“见山书院”举办,是巧合之一。
而巧合之二源于马平举例的雷蒙德•卡佛的姓,Carver,如果按字面翻译,就是“雕刻匠”的意思。
两者或许不过一次偶然,但是否也是一种必然?就如马平在讲座中所表达的意思:每个人都有成为小说家的可能。但成为小说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材料,还需要看写作者如何挖掘“生活的真实”与“想象的真实”。
(四川经济网记者 兰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