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庞惊涛:不愿意被“限定” 从《蜀书二十四品》转向文学评论掘进

2022-11-27 21:44:46 稿件来源: 编辑:王颖责任编辑:张萍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黄晓庆)11月26日,一套低调的黑西服,一身清朗的书卷气,作家、书评人庞惊涛快步转进了成都东郊记忆附近的SM广场轩客会书店,他脚步轻快、不声不响地走向另一个新的文学起点。

作为2022天府书展阅读嘉年华系列分享活动之一,庞惊涛的《蜀书二十四品》分享会在这里举行。这是庞惊涛的第五部文学作品,也是他从文学研究到文学评论转向的第一部作品。

分享会现场

当日下午,庞惊涛与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艾莲、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教授、文艺评论家向荣一起,共品《蜀书二十四品》,纵论文艺评论。

可贵的传承   非常高兴有人愿意做这“清寒”的事业

活动现场,艾莲和向荣对《蜀书二十四品》的艺术特点、基于四川文艺评论体系建构以及川派评论风格的养成等几方面的价值进行了专业、深入的分析。

“广博!精锐!”向荣说,这是他对《蜀书二十四品》的总结评价,也是他对作者庞惊涛的文学评论的形容。

向荣认为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是文学这驾马车的两个车轮,比起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写作者较少,内容也是良莠不齐。所以他向来非常乐于见到优秀的文学评论作品和优秀的文学评论家。

向荣说:“我非常高兴文学评论这个‘清寒的事业’有人愿意去做,我在庞惊涛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传承。我认为,必须要有一种情怀和良知,这样才能从事这个事业。而这种情怀,就是对四川文学和四川作家的关切。” 

向荣、艾莲、庞惊涛共品《蜀书二十四品》

说到关切,艾莲非常认同。她说:“书中对文学新人的褒奖,我认为是四川文学非常好的风气的展示。我们说这是文人相‘亲’,他这是亲切的‘亲’。”

在艾莲看来,《蜀书二十四品》集纳了24本蜀人所著书籍的评论。这是庞惊涛从2019年、2020年两年间读到的七八十本蜀人所著书里选择的。这种综合、序化和集中展示,又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来凝练这些书的风格、调性,也算是对蜀书的“提升”。因为,在文学史上,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二十四诗品》被誉为不朽之作。其以二十四首小诗对唐诗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进行了汇集、整理和分类。

评价如此之高,这部评论究竟写了什么?

《蜀书二十四品》,是以司空图品藻古典诗词的“二十四诗品”关键词为经线,串联起当代四川作家的二十四部文学作品,其品鉴的作品横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题材,其品鉴的作家兼及当代文学宿将和新秀。既有罗伟章、蒋蓝、马平、向以鲜等当代名家,也有张书林、赵琨这样的宿将,也有文学素人——茶人唐丽娟等。不厚名家,不薄新人。

不愿意被“限定”   向文学评论掘进将是他一生的志业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部文学评论作品。”分享中,庞惊涛说道。

庞惊涛,数年前,初出道时以研究钱锺书学在蜀地的学术落地和影响而被关注,推出了《啃钱齿余录——关于钱学的五十八篇读书笔记》《钱锺书与天府学人》等钱学研究作品。近年来,他又将文学创作的旨趣和力量转移到对地方文史的研究上来,推出了《青山流水读书声》和《看历史:大区域视野下的人文观察》两部作品。《蜀书二十四品》作为他的第一部文学评论作品,标志着他的文学创作又一次转向:向文学评论掘进。

为何要创作《蜀书二十四品》?又为何要转向?庞惊涛现场给出了答案。

关于创作初衷,庞惊涛说:“我试图在真正的文学评论和普通的读后感之中,找到一个‘中间地带’。”

他说,自己是一个下苦功夫和笨功夫的人,每每拿到一本书,总会认真看完,还要仔细思考,找一个关键点来写下文学评论。这两年,他大概看了有四五十本书,写了有50余篇文学评论,选择了其中的24篇,就形成了如今的《蜀书二十四品》。

《蜀书二十四品》

谈及转向,庞惊涛的回答是:“我不想被限定,被固化认识,作家就要尝试多种可能。”

庞惊涛表示,文学创作要尝试多种可能,他需要在博观约区之后确定一个恒定的创作方向,这样不仅能发掘创作的潜能,还能在多种尝试中吸取更充分的养料。与此同时,他表示自己的钱学研究和地方文史研究也并没有放弃,只是阶段性让位于文学评论。

在很多人看来,文学评论历来被认为是“为人作嫁”的事业,白辛苦、不讨好,而且不太容易被人关注。但庞惊涛却认为,这是对文学评论最大的误解,事实上,文学评论基于文本的细读、精读和比较阅读以及学术向度、思想向度阅读基础上的创造,是一个极有价值和营养的文学创造工作。

以隐逸心态,申进取志业,自诩“云栖阁主”的庞惊涛说:“我已经确定将文学评论作为一生的志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