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编者按】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创新驱动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今年,经济和信息化厅在全省认定了28家企业为2022年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旨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通过点上突破实现以点带面,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加快把四川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即日起,川经瞭望、四川经济网将通过“拼经济·川企‘新’力量”系列稿件,从创新产品、技术成果转化、研发投入情况等多方面,看企业如何凭借自主技术创新,不断发挥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感受我省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成果。
东方风电:让百吨风机“站稳”海底、“扎根”5000米高原
12月的福建海域之上,东方风电的工程师们正有序地推进着一个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一个全新的“大家伙”即将在这里安家。
这个“大家伙”是东方风电自主研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它的轮毂中心距离海平面130米,风轮直径扫过的面积,接近五个足球场的大小。
这样大的风电机组,要牢固立在风疾、浪大的福建海域,经受高温、高湿、高盐雾等复杂环境和变化莫测气候的考验,最终实现“风起电至”。这背后,倾注了建设者不断技术创新的心血。
世界最高海拔的风电场——西藏措美县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的现场
无独有偶,在目前世界最高海拔的风电场——西藏措美县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的现场,5台东方风电研制的2.X兆瓦超高海拔风电机组迎风转动,输送着清洁电能。
其中一台安装机位海拔高度5068.4米,是目前世界上安装海拔高度最高的风电机组。它标志着东方风电具备超高海拔风电机组自主研制技术能力,实现了风力发电技术的新突破新跨越。
针对超高海拔区域空气稀薄、绝对湿度低、温差大、高雷暴等工况因素,这种超高海拔机组应用了多项创新性技术,采用适应性设计的高原叶片和电气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风能智选”数字化平台、东方智能运维系统等,全面保证机组的可靠性。
让百吨风机“站稳”海底,于海拔5000米处“扎根”风电场,凭借的正是东方风电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
作为我省绿色低碳优势企业,东方风电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迭代更新优质产品,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做出良好示范引领,打破国外对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和超高海拔风电技术领域的垄断,填补诸多国内空白。
“近三年公司按照每年4亿元的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风电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刘平介绍说,目前东方风电申请专利共计340件,其中发明专利186件、实用新型专利147件。今年截至目前,已新增申请专利共计78件。同时,东方风电参与制定国家3项设计要求,主持修订行业标准1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6项,立项实施团体标准制定1项。在科研投入方面为行业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东方风电风场全貌展示
在自主产品研发方面,东方风电为用户提供性能卓越,智能化水平高的风力发电机组,制定实施“陆上赶超”“高端产品领跑”两大工程,一大批创新产品涌现。2018年,东方风电在行业内率先推出4兆瓦等级陆上风电机组,2020年,自主研制当时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4.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2021年,自主研制的6.2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它是我国投入运行的首台6兆瓦等级陆上风电机组,将中国陆上风电引入“6兆瓦时代”。
在海上风电领域,东方风电跨代开发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海上重大装备国产化,引领中国风电进入“两位数时代”,并首创双驱电动变桨系统,填补了我国自主品牌双驱动电动变桨系统的空白。如今,东方风电的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已实现一级部件100%国产化。在国内,10兆瓦级的海上风电机组,只有东方风电实现了批量应用。
东方风电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让中国的大风车在广阔的海域安家落户,履行着变海风为能源的使命。并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先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将先进的“中国制造”批量出口瑞典、俄罗斯、芬兰、埃塞俄比亚、古巴、厄瓜多尔、越南等多个国家,在国际上不断提升着影响力。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