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彭志强丨寻诗记

2022-12-20 18:51:22 稿件来源: 编辑:王颖责任编辑:张萍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出其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是在讲,读书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其间奥妙,犹如神助。换句话说,一个人若是学富五车,且能学以致用,一旦提笔写诗撰文,神仙也会帮他助力。是的,一个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得饱读诗书,不断地从前人的诗文里去汲取写作经验,然后融会贯通,幻化出让自己得心应手也让别人心领神会甚至心悦诚服的个性化文学作品。

怎么幻化?又如何个性化?杜甫还说了一个经验,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话来自杜甫在成都锦江边创作的七言律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此诗起句便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谈到诗,杜甫虽言尽于此,但其背后的写作付出却可想象,为让诗赋文章震惊世人,他在词句锤炼方面可谓殚精竭力。也就是说,写一首诗,若无佳句,他会跟自己较劲,具体是:反复琢磨,推敲字词,最终让这首诗的语言达到让人惊讶且很佩服的地步,方才心满意足。此诗还有两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又说杜甫写诗状态是随心所欲,虽是自谦浑漫(随意),却是妙手著文,如同水到渠成,靠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万事物”积累的写作经验。此诗尾句“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则是杜甫在诗学方面渴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写诗高手相伴,一起浮槎(乘船)漫游大江大海。这是在说,写诗,要求新求变,要精益求精,要提高自己,就得跟诗坛高手多交流心得。仅是闭门造车,仅是胡思乱想,仅是一腔热情,真正的好诗或者佳句无疑很难从你的笔尖诞生。

当然,杜甫的写诗经验远非这些,他能从一个官宦子弟成长为心系苍生的诗圣,无疑又跨越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展现出令人仰望又倍感亲近的儒家仁者情怀。相反,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更多诗人则是自嗨,甚至是谄媚,仅仅停留在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妃子以及李家王朝因尚武而不断开疆拓土的歌功颂德,或对自身优越家境的自信、自狂、自得,少见表现民生疾苦的真正的爱国爱民题材作品。我们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谓的伟大,就是指他具有忧国忧民的圣人一样的家国情怀,所谓的现实主义,则是从写作上肯定他接地气,堪称开创唐诗新天地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是苏轼,也即苏东坡对杜甫的诗歌写作成就评价,原话来自陈师道所著《后山诗话》所记:“苏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苏轼是说,在北宋时,杜甫写的诗,因集众家之长,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如同王安石在《陈辅之诗话》感叹的“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由此可见,杜甫读书之多,所取前人写诗经验之多,也正因这些“多”,才有他对中国诗坛独一无二的贡献“集大成者”,才被后人尊为“诗圣”。事实上,杜甫现存的1455首诗歌,几乎每一首诗都有用典来源,皆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闲话杜甫生前写诗的经验,赘述诗圣以诗致圣的往事,是因简阳中学的田刚老师嘱托我,给简阳市第三届“简之韵”杯诗歌创作大赛成果,即将推出的校本诗集写篇卷首语。卷首,就得开卷有益,否则便是废话。我把杜甫涉及写作经验的那些诗句引为“卷首语”,正是借此重新学习,也期望参加这次大赛且是真正热爱诗歌的人能有所收益。

这次诗歌大赛,分初中组、高中组、成人组,又分别以“勋章”“青春”“盲”为竞赛活动主题,吸引了一批青春洋溢的诗作和一批审视过往的诗作诞生。我因担任评审委员会组长,反复阅读过相关参赛诗作,故而借此实话实说一些问题,并给予一些诚恳建议。

纵览参赛诗作,有三大问题和三大收益。先说问题,即:废话多,口号多,抒情空洞。废话,口号,都是诗歌的杀手,哪怕一首诗有一个佳句,这个佳句也会被它们破坏,就像一个机器,即使有好零件也难组装成器。抒情空洞,则是诗学里批评的“不及物”,缺乏能打动人的事物去支撑,于是一首诗就显得没有支点,或者虚无缥缈,或者不知所云,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看似有个性,实则太任性。其中,有一些诗,主要是叙事诗,本有好诗可能,却因缺乏诗意,缺乏锤炼,缺乏建屋造桥那样的钢筋水泥,也沦为平凡之作。不过,仍有不少诗意的火山,在这次参赛作品中迸发,虽有模仿之嫌,却有清新语言,给人欣喜,至少当人回想,这竟然是出自一个初中生或高中生之手,便感欣慰。其中,初中组,就有“小朋友的大气象”,呈现出以小见大的诗意潜质,比如陈韵竹的《勋章》,结构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套,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有着心系苍生的胸怀,且把诗中发出的勋章提升了格局,彰显了不一样的眼界;再如谢子萱的《她》,同样是写勋章,又较别出心裁,尽管有些比喻不太恰当,但是把母亲剖腹产留下的疤痕喻为勋章便有了新意,也让诗歌回归爱的怀抱,读来令人感动。高中组,歌咏青春,如火炙热,情感真挚,不少诗作颇有新意,比如蔡琳曦的《方程式青春》,大胆将数学术语用来写诗,就较有想象力,以诗破解青春的立意便显得独特,若能在词句上再细作推敲,未来大有作为。成人组,对,反而是成人组,似乎被他们曾经阅读的诗歌束缚了想象力,要么晦涩,要么生硬,要么在敲门与入门之间徘徊,很难看到有人从中闯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诗路,相比而言,蒋浩文的《跟风》似乎有了一些自己的诗歌个性,且对跟风者的诗意批评稍显创新,陈熙来的组诗,实为《盲》《盲区》这二首,也在努力追求语言的个性,如其诗句“游泳者,看着无数人们/在教导中溺死”就有佳句的潜质,他们相对能脱颖而出,并非诗有多好,而是善于思考且擅于观察生活,并有自己的生命体验。他们的诗,替我回答了成人组(也包括初中组、高中组)参赛诗歌的问题,那就是读书(含广泛读诗)这件事,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不经消化就盲写或盲临,即使临摹别人的诗也要凸显个人特色,否则就是南辕北辙。

这,极像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学写毛笔字,先是临摹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的字帖,让自己笔下的字像那么回事,也就是点横竖撇捺都有来源,然后就得去悟,怎么把那些或俊逸或瘦硬的字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从而让自己写出的每一个字有辨识度,蜕变为一个书法家。当然,仅是临摹,也分好几个阶段,比如摹写(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上一点一画描摹)、照临(对照字帖临写)、背临(不要字帖根据记忆临写)。到了背临也能得心应手之际,写字的人继续前行,就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所得,变幻字体,形成自己的风格,方能称家,否则就是书法匠人。写诗,作文,也是如此。

是为卷首语。命名为《寻诗记》,是因作为评委,我也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

彭志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家代表,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国际铁路港驻港诗人。著有杜甫诗传《秋风破》、散文集《蜀地唐音》、长诗集《二十四伎乐》等多部,有“文物诗人”“行吟作家”之称。曾获李杜诗歌奖、北京文学奖、四川文学奖、海燕诗歌奖、全国十佳华语诗集等奖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