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列车员吉克日古:从“小慢车”到“新成昆线动车组”,带着温度与速度继续奋进


拍摄、剪辑:兰爽 李洋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兰爽 文/图)“三年前,我在‘小慢车’上当乘务员,今天在新成昆线首发列车上当乘务员,又能被你采访,真的是缘分,这三年我成长了许多啊!”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首发列车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客运段彝族乘务员吉克日古穿着民族服装为旅客服务,看到记者后,热情地打起招呼。

 QQ图片20221226153743.jpg

乘务员吉克日古

吉克日古的家在攀枝花市盐边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父母依靠山脊上开垦出的土地辛勤抚育着吉克日古和弟弟。连绵的大山养育了这里祖祖辈辈的彝族老乡,但也阻碍了老乡们去往山外的脚步。

吉克日古在初中时考上了县里的民族中学,但从村子到最近的乡镇却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父母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从小就对吉克日古两兄弟的学习十分重视,为了方便吉克日古每周往返家与县城的学校之间,那一年,父母提前低价售卖了家里养的两头猪,东拼西凑买了一辆二手的摩托车,由父亲每周骑行四个多小时,负责接送吉克日古。 

老成昆铁路就在吉克日古的家与学校之间,第一次坐在父亲身后穿过铁路桥看到驶过的慢火车时,父亲就告诉他,坐着这列火车,沿着这条铁路就能走出大山。从此以后每次路过这里,他都会期待着能够看到那列走出大山的火车,他也想坐上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2年,吉克日古考取了西昌市的凉山农业学校,成为了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由于往返家与学校间的大巴车票价要70元左右,而坐慢火车只需12.5元,吉克日古自此常常乘慢火车出行。家中并不富裕的他第一次见识到了铁路带来的便利,这也是他17年来第一次走出大山。

2017年3月,22岁的吉克日古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客运段工作,成为了载着他走出大山的5634次小慢车上的一名乘务员。这趟从老成昆线开通就穿梭于四川大凉山腹地的慢火车,见证了彝乡脱贫致富走向振兴的每一个历史时刻,而在小慢车上的乘务员工作,也让吉克日古分担了家庭的重担,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走上小慢车乘务员岗位的吉克日古在值乘中,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会遇到学生流。原本冷清的列车车厢,会因为突然涌入的几百个背着书包的彝族学生们,瞬间充满生机。这些学生们的家分散在成昆线沿途的各个村寨,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学生们往返家和学校之间首选停站多且票价便宜的小慢车,这趟列车也被沿线的彝族老乡形象地称为“铁校车”。

“读书太重要了,彝族的孩子们需要靠知识改变命运。”依靠读书成功走出大山的经历,让吉克日古在工作中对这些乘坐慢火车求学的孩子多了一份特别的关注。他总是会在乘务箱里装上几本他自己读过且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免费提供给乘车的学生们阅读。他还会在值乘车厢的一端,提前为要上车的学生们预留出相对集中的坐席,并向同车厢乘坐的其他彝族老乡说明缘由,请他们尽量保持安静,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QQ图片20221226153542.jpg

复兴号开进大凉山

“如今的工作环境变了,在新成昆铁路线上的复兴号当乘务员,看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越来越多的彝族同胞坐着动车走出大凉山。”吉克日古说。

“以前从我上班的地方峨眉回攀枝花的家,坐老成昆线的列车,要12个小时,现在坐着新成昆铁路动车,不到4个小时就能到家了。”吉克日古说,新成昆铁路的开通对于他来说太重要了,这条铁路的飞速变化也坚定了他努力奋斗的决心。

今年初,吉克日古和他所在车队的其他彝族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了CR200J复兴号开进大凉山的首发仪式,这次活动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铁路带给彝乡的便利。过去从家到学校坐慢火车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坐CR200J复兴号动车组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家乡铁路的高速发展让吉克日古再次坚定地开启了学习新知识的旅程,他主动报名参加了CR200J复兴号动车组乘务员任职资格的培训,并于5月份取得了相关任职资格。 

现在吉克日古值乘5634次小慢车,同时也是新成昆铁路线上的“三语乘务员”,他可以流利地切换彝语和汉语,为旅客服务,同时在努力学习英语播报。 

“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以后,复兴号的速度和慢火车的温度一定会让我的家乡越来越好,而我也将继续向着下一个奋斗目标——CR200J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长努力奋进。”吉克日古说,现在,新成昆铁路线上,已经有四名彝族乘务员了,他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彝族青年,凭借自己的努力,加入到铁路的大家庭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