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黄晓庆 实习记者 王炎)寒冬腊月里,走进位于成都市邛崃市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的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加大施工力度,抢抓四季度工业建设。
其中,璞泰来负极和石墨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年产10万吨石墨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二期年产10万吨石墨项目即将启动建设。
璞泰来负极和石墨一体化项目(一期)施工现场图
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是世界锂电负极材料头部企业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将建设全国一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基地。
该项目总投资约146.8亿元,占地面积约2660亩,规划建设负极和石墨一体化项目、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基膜涂覆设备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邛崃市将成为成都市唯一一个在锂电正极、负极和隔膜三大主材均有布局并实现规模化产出的区域。
目前项目推进成效明显,璞泰来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400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及40000万平方米锂离子涂覆隔膜项目,于今年7月完成主体建设,9月开始进行下线带料试产。
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鸟瞰图
同时,计容面积182万平方米的璞泰来负极和石墨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年产10万吨石墨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产;而二期年产10万吨石墨项目则计划于2023年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据了解,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其中负极和石墨一体化项目由国内人造石墨之父冯苏宁领衔,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的产能,将填补省内十万吨级以上负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石墨化窑炉技术产业空白。
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则可实现年产22亿平方米基膜及年产65亿平方米涂覆的产能,将填补省内独立第三方隔膜涂覆产业领域空白;而基膜涂覆设备生产项目则将填补省内隔膜涂布设备国产化空白,成为省内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的重要支撑。
自项目启动以来,邛崃市高度关注,成立了由邛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项目长的项目服务专班,紧盯关键节点,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调,采取“蹲点式”工作法,冲锋在用地审批第一线,每个流程无缝对接,最大限度节约审批时间,全力做好项目土地要素保障工作。
此外,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等复杂形势,邛崃市更是形成合力,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用电、用地、用气等要素方面全力保障,努力克服物流保畅、物资保障等方面的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全面服务璞泰来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工作,推动项目快建快投,力争早日达产达效。
(成都市经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