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2023年内江两会特别报道丨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守初心担使命 让群众生命健康更有“医”靠

2023-01-06 14:25:3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魏文红责任编辑:黎琦

抗击疫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用血肉之躯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

挽救病患,他们“5+2”“白加黑”,争分夺秒、随时待命,一次次将危重症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守护健康,他们建体系、强保障、优服务,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升卫健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

……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这是405万甜城百姓的期盼,也是全市卫健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共同心愿。

2022年,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健委”)带领全市卫健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战疫情、保健康、惠民生、促发展,统筹兼顾做好各项卫生健康工作,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强医利民行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奋力推进健康内江建设。

内江市党建引领强医利民行动工作推进会

全员赴战

交出硬核“抗疫答卷”

2022年,内江先后遭遇多起由省外、市外重点地区返内人员引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复之下,全市卫健系统充分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专业队”作用,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昼夜奋战同疫魔战斗,一幕幕坚守与奉献的暖心场景在甜城大地不断刷屏。

9月、11月,内江先后出现本土疫情。市卫健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赓即召开动员部署会,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市、县两级医疗卫生单位齐动员,2.3万余名医务人员迅速投入战斗。30分钟完成基本信息收集、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收集、24小时完成流调报告,快速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即时推送相关信息落实管控。1天时间,在内江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容纳11个移动方舱、6台移动检测车的核酸检测基地,协助17支省级核酸检测支援队顺利进驻,支援全市抗疫大局。全市卫健系统全员皆兵、全员赴战,承担疫情防控组、核酸检测组、医疗救治组、隔离管控组4个工作组牵头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内江市卫健委迅速调整主战场。强化新冠患者分类救治工作,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多种形式的医联体为载体,建立、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三级医院对口联系机制、市级医疗救治专家远程会诊、定期巡诊机制,全市175家养老机构都明确了对口联系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作用,按照“能加尽加”的原则,加床7393张收治患者,成立出院评估专家组,快速办理出院、转院,腾出床位收治新患者。保障患者救治需求。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四联”机制,制作包保“明白卡”,构建社区(村)重点人群和优先群体健康服务网格。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调查工作,对全市63.39万常住老年人全部建立台账,确保重点人群和优先群体的日常健康有人管、危急重症有人转。梳理收集内江本地生产新冠防治药品企业信息,加强药品供应,发布30种新冠防治药品地方品种推荐目录。

内江市东兴区努力建设中国天冬之乡

推进“揭榜挂帅”

学科建设再上台阶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提升地方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2021年11月,内江市委启动实施重大任务“揭榜挂帅”行动,发布首批16项重大任务,其中市卫健委牵头负责“加大重点医学学科建设力度”建设任务。

“揭榜挂帅”之后,市卫健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六部门印发《内江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方案》,细化组织、资金、人才、医保等保障政策和措施,明确建设责任、保障措施、考核验收方式等内容,全力推动重点学科建设。

党旗指引下,全市学科建设亮点频出、百花齐放——

2022年6月,市第二人民医院“揭榜挂帅”重点专科——肿瘤中心率先开启“5G”云放疗模式。

“此前,我院肿瘤中心收治一名肿瘤患者,经过二周期免疫联合化疗后疗效明显,但由于肿瘤侵犯部位广泛,治疗靶区勾画成像难度大,且患者希望留院治疗。”市第二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蒋鸥介绍,该院与四川省肿瘤医院携手通过“5G”云放疗平台为患者治疗,对患者运用AI勾画技术,10分钟就能完成智能勾画,远程确定患者治疗靶区,为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放疗计划。

2022年11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市中医医院“姚氏骨伤疗法”和“冯氏痔漏疗法”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努力打造,去年全市共有1个专科进入全省前十,3个专科进入川南前三。市一医院呼吸内科和市二医院肿瘤科同时被省卫健委遴选为“十四五”期间四川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

此外,内江市创一流学科成功获批四项省医学会科研课题立项,成功申报厅级科研课题2项,成功立项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目前,创一流学科在研国家药品临床试验(GCP)项目50余个,各级各类在研课题40余个。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建设中医药强市

近日,在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石盘村天冬种植基地,50余名村民正忙着补种天冬。现场,村民们挖开地膜留孔部分,重新用小铁铲松土,补种上天冬苗,然后盖上泥土。经过补种,一排排天冬整齐“列队”,天冬种植基地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顾2022年,全市中医药团队努力克服干旱、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防疫抗旱、揭榜攻坚“两手抓”“两不误”。

成功注册“内江天冬”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年新栽种天冬3.53万亩,辐射带动黄精、枳壳、川红花、金银花、车前草等中药材新种植3万余亩;顺利完成天冬食药同源申报资料汇编现已报送至省卫健委;建成东兴区科技创新实验室和中药材溯源平台,实现全产业链数据接收、分析和查询;扩建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冬种苗繁育二期生产线,全力保障天冬产业发展种苗需求……

科研创新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022年,内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多家顶级科研院所全面开展天冬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新签约7项科研合作,利用科研项目柔性引进高级人才24人,新转化天冬面膜等产品8项;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分院落户内江市东兴区。

在中医药服务方面,全市持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持续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扫除基层中医药服务盲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73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中医馆。全市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内江市中医医院建成省级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并获得国家级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市民熬制发放中药“大锅汤”助力疫情防控  (李建明 摄)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2022年12月24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同时上线。自此,包括前期已上线的内江市中医医院在内,内江市已实现辖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互联网医院”全覆盖。

据悉,市民可通过“健康内江”微信公众号进入三家互联网医院问诊,三家医院的医师线上接诊开方,药师线上审方后,市民可收到处方推送,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药物配送上门或者自取。市民就医全程无需前往医院,居家即可尽享“便捷、高效”非接触式就医服务。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医院线下接诊量较大,医护人员紧缺,三家“互联网医院”共有100余名医生参与线上接诊,接诊时间暂定为8:00-21:00,主要是针对慢性病、呼吸、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内江市城区和县(市、区)居民均可通过互联网医院问诊、购药。

近年来,内江重点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居民电子健康卡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一卡通用、扫码就医”。同步实现川渝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和重庆电子健康卡“扫码就医”,通过“健康内江”(官网、APP)可进行预约挂号、分时段预约诊疗、移动缴费、报告查询、献血预约、生育登记、满意度调查等便民应用。全市9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全市累计建成6家智慧医院、3家互联网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还在全省率先建设边缘云、5G网和智慧医学影像大数据平台,率先探索推行数字影像、电子胶片、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等功能服务,被纳入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荣获中国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集团主办的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赛智慧医疗健康专题赛三等奖,规划的5G智慧医疗专网方案和编制的区域医学影像数据交换标准,被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吸纳为全省技术标准。

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

2022年11月13日下午,伴随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到位,历经308天建设施工的内江市中医医院内科大楼主体结构迎来全面封顶。

“预计2023年11月交付使用。”市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作为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市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和就诊环境、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近年来,内江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创造良好就医条件,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全市卫健系统有1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医技住院楼项目、市中医医院西林新区内科大楼项目、市中区医疗卫生建设项目、东兴区医疗能力服务提升项目、隆昌市人民医院西区医院项目、资中县医疗能力提升项目等卫健项目加快推进中。

除了医疗服务的“硬件”提升,内江医疗卫生“软件”也在同步升级。2022年,全市共有311.81万常住城乡居民享受到12项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77万农村适龄妇女享受免费“两癌”筛查;全市共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3.13万人次免费上门医疗服务。

2022年,全市6个乡镇卫生院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累计培训36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人员及180名乡村医生,5家乡镇卫生院达“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新建4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

亮眼数据令人振奋,发展成果催人奋进。回首2022年,全市卫健系统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卫健答卷。

展望未来,市卫健委将带领全市卫健系统,完整、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持续深入推进健康内江建设,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再谱新篇。

(毛春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