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何川一走上街,老远就有村民喊“何警官”。有的村民反映绵竹市清平场镇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有的村民建议加大小区消防安全检查,他都笑眯眯地听着,把事情装进了心里。
“有事就找何警官,靠得住。”五年前,当何川把从警第一步的印记刻在大山深处,便全心全意守护一方平安。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22年年底,他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社区民警。
扎根大山,护一方平安
“房子着火了,民警同志请赶紧来帮忙!”2020年9月19日凌晨1点08分,清平派出所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得知附近民房着火,情况十分危急后,民警何川、付俊杰立即带上灭火器赶往现场。
在他们赶往现场的途中,火苗已经窜至屋顶,何川一边焦急地拨打火警电话,一边飞快朝前跑去。“屋里有没有人?”“罗大爷在家里,他都80多岁了,不晓得跑出来没有。”到达现场,只见房屋已经被大火吞没,现场浓烟滚滚,火势四处蔓延,木质结构的房屋已被烧穿,搭建房屋的木料纷纷掉落。何川一边大声呼喊老人的名字,一边朝房内跑去。
此时,被惊醒的罗大爷刚走出寝室,何川一个箭步冲过去,将罗大爷迅速带出房门外。两人刚刚从火场出来,房顶便开始垮塌。“好险,你来得太及时了!”惊魂未定的罗大爷连声道谢。夜间天气寒冷,何川又将自己的警服脱下为罗大爷披上。“守护大山群众平安,于我而言,不仅仅是职责,更多的是乡里乡亲互帮互助的情分。”何川说道。
前两年,清平镇湔沟村一位老人上山采药迷路,接到求助电话的何川立即与其取得联系。得知老人被困在一片垮塌区域,脚下便是几十米的断崖,并且未携带饮用水及食物时,他心里焦急万分。
由于清平深山非旅游规划区,到处是荆棘峭壁并伴有山体垮塌的危险,加之夜深天黑,救援异常困难。进山后,何川和其他搜救队员完全看不清规划线路,只能靠相互间的手电光配合确定彼此位置。漆黑的大山中,队员们随身带的手电无法手持,执法记录仪根本挂不住,面前是峭壁,脚下是悬崖,途中几次经历滑倒、折返,布满荆棘的地方全靠砍柴刀劈开路,没有落脚点全靠用树枝刨。终于,在近4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后,何川和队员们成功将老人带到山脚营地与家人团聚。
躬耕深山,服务无休止
为大山群众做好服务,就是何川从警的初心。
2022年5月,何川接到预警平台推送来的中危预警信息:清平镇某企业员工正在遭遇通讯网络诈骗。他立即向该名员工拨打了电话,但对方却一直占线。担心其钱财遭受损失,何川核对完员工身份信息后,立即驾车赶往其工作的地方。此时对方正准备按照骗子的提示,进行网络刷单。所幸何川来得及时,成功劝阻对方的行为,为其避免了近万元损失。
“何警官,祝你新年快乐!”这是清平人李小兵前不久给何川发去的短信。虽然远在湖南,但这些年,他的心中一直惦记着何川。
时间回溯到2017年,当时已经“黑户”40余年的李小兵想要办理户口,然而由于父母均已去世,没有近亲属能为他证明身份,按规定他无法办理绵竹户籍登记。了解到李小兵的情况后,何川下定决心还他一个“绵竹人”的身份。得知他的父亲李清山曾在湔沟村做理发师,何川先后20多次深入到该村实地走访、调查,找当地的退休村干部、上了年纪的左邻右舍谈话作笔录。同时,查询公安历史档案,形成一系列证据,确认李小兵的身份。经过市公安局、清平镇政府、市救助站4个多月的携手帮助,2017年11月,李小兵终于领到了期盼已久的户口本和身份证,成为了光明正大的“绵竹人”。
这些年,随着绵竹市清平镇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何川还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立足公安社区警务本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培训讲座,规范民宿管理。说起他办的实事,群众总会竖起大拇指,“何警官好样的!”
何川是宜宾人,由于工作忙碌,他一年很难回去一次。“虽然时常和父母发微信、打电话,但无法在身边尽孝始终心存愧疚。”在他的心中,辖区群众的平安远远大于个人的生活。对于未来,何川表示,他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群众安全的“守护者”“贴心人”。
(唐琦 钟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