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健康 >新闻详情

像“英雄”扎西一样去战斗!——宜宾医生情暖雪域高原癌痛患者

2023-01-21 11:11:14 稿件来源: 编辑:王颖责任编辑:黎琦


扎西,并不是常人理解中的英雄。

他只是一个永远只有19岁的康巴小伙,因骨肉瘤癌变,于2020年7月12日,永远地离开了。

生前,他没有让自己足感自豪的光荣事迹,只有长达6年、近2000个日日夜夜的癌痛折磨,强痛爆发时,会一次次哀求医生立刻结束其生命;病情舒缓时,既嫌弃自己毫无尊严地在病床上哀嚎,又无限眷恋生命的美好,牵挂日渐憔悴的父母。

扎西,又确实是一位英雄。

在他生命余晖的最后阶段,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日复一日地坚持与病魔战斗,为甘孜州首个基层癌痛规范治疗示范点的成功创建,提供了翔实的病例数据。

每一份冰冷无情的病例数据背后,都有一块与病魔抗争的“功勋章”。

13

演讲现场

1月8日,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的2022年癌痛全过程管理临床优秀病例演讲比赛四川赛区总决赛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个案管理师欧阳茗秋,将扎西、管护团队及“后方”无名英雄的故事搬上了讲台,现场评委和听众无不动容,荣获护理组一等奖,并将代表四川赛区参加全国比赛。

在宜宾市对口帮扶甘孜州雅江县大背景下,一批批宜宾干部情牵涉藏地区同胞,奔赴雅江各个岗位献智献力,这其中就有援雅医生和“后方”医护人员爱心接力温暖癌痛患者,并从无到有成功创建雅江县基层癌痛规范治疗示范点,造福当地无数癌痛患者及其家庭的故事。

“扎西虽然离开了,但至今我还记得他的音容笑貌,他是一位勇敢的英雄,激励着我们继续与癌痛战斗。”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贾钰铭教授说。

过去,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持续帮扶,甘孜雪域高原上演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和历史性飞跃。但受限于底子薄,欠账多,特别是很多细分领域的医疗服务及人才,仍然与平原地区有很大差距,基层癌痛规范治疗就是之一。“在一个个像扎西一样的英雄和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雅江县成功创建了甘孜州首个基层癌痛规范治疗示范点,并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他们会是‘星星之火’,未来将造福当地更多的患者和家庭。”贾钰铭说。

癌痛折磨直击心灵 让援雅医生下定决心

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地在雪域高原上铺展。

但无情的病痛,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重度疼痛袭来时,任是铁骨铮铮的男儿,也忍受不住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苦”。

这时候,规范化、成体系的癌痛治疗,就成为了患者少受痛苦、保持生之尊严的福音。而雅江县癌痛患者的福音,就是宜宾援雅干部带去的。

鞠家珍,宜宾市筠连县人民医院主任护师。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她作为宜宾市第五批援雅工作队员之一,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穿过5682米长的高尔寺隧道抵达雅江县,挂职雅江县中藏医院副院长。  

QQ图片20230121102341.png

现场会诊

“受限于医护人才资源,在我去之前,中藏医院并没有规范化的癌痛治疗,患者忍受不住疼痛的那种哀嚎直击心灵,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雅江的癌痛规范治疗建起来。”鞠家珍说。

两年间,鞠家珍带领雅江县中藏医院团队成功创建了甘孜州首个基层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点,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收治癌痛患者40余例,帮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

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鞠家珍并没有诉苦,而是以“医者仁心”的角度,只谈了与患者有关的。

“我们团队接收的第一位癌痛患者是名叫呷让扎西的康巴小伙,家住美丽的高尔寺山脚下,12岁患病,19岁离世。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旅程是在中藏医院度过的。”鞠家珍说。

3

记录扎西接受癌痛治疗过程和变化

呷让扎西是骨肉瘤晚期重度癌痛患者,因肺转移、脊柱骨转移、大量胸腹水,让他呼吸极度困难,疼痛难忍,还时常出现爆发痛,一支吗啡的用量已基本起不到多大的镇痛效果,不得已,医生给扎西加大了镇痛药剂使用量,最大用量达2100mg口服吗啡,相当于一天注射70支10mg的吗啡液,很快中藏医院的吗啡存量告罄。

“但吗啡的获取愁死我了呀!”鞠家珍告诉记者,吗啡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癌痛治疗的首选药,常用于重度疼痛病人,但因其反复使用易蓄积而产生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镇痛和成瘾双重属性,属严格管控的特殊药品。

“按照制度,中藏医院的吗啡注射液是由成都按量配送,但扎西频繁爆发的强痛已等不到下一次配送了!”鞠家珍说,想尽办法之后,她拨打电话向远在宜宾的指导老师贾钰铭教授求助。

爱心接力 22小时上演“千里吗啡西游记”

“我来想办法!”这是贾钰铭教授让鞠家珍心安的答复,也是欧阳茗秋演讲中,长达22个小时、却是能在最短时间缓解扎西癌痛折磨的一次暖心接力:

4

演讲截图

“6月1日下午15:00查看病人,患者(即呷让扎西)诉腰骶部疼痛难忍,胸闷气紧,因太难受,患者要求用药尽快结束其生命……”

“鞠老师为什么要求助贾教授呢?因为鞠老师曾带着扎西的所有资料来我院合法合规地开了两周的吗啡药物,并且在我院建立了扎西的癌痛档案,这些资料能为后续流程节省大量时间。”

5

贾钰铭教授看望扎西并现场诊疗

“正在出差开会的贾主任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视频连线雅江,进行线上会诊和用药指导,并委托肿瘤科李莉护士长按程序办理吗啡注射液支援事宜。”

“但是为防止吗啡流弊,我们肿瘤科从建科以来就没有将吗啡注射液开出过院外,更何况还是千里之外的雅江,怎么开才能合法合规?一系列问题都必须解决。”

6

后方爱心接力,查找扎西病历(演讲截图)

“护士长按照请示汇报制度,向分管人员、药剂科主任、副院长层层请示汇报。另一边,组织科室人员找到扎西的癌痛病历。”

“根据毒麻药品相关法律,护士长作为此次开具吗啡的代办人,准备好相关资料,联系了双方医院的负责人,在药剂科主任的陪同下,前往药房开了20支吗啡注射液。”

“然而,这是管理十分严格的毒麻药品,谁来送呢?圆通?顺丰?显然都是不行的,在多方联系下,找到了在雅江支援,返回宜宾探亲的医生,正好这名医生第二天要返回雅江,于是拜托了这位医生,带上医师资格证。”

“第二天,吗啡注射液终于送到雅江,给扎西用上了。”

“使用完后,将这些资料及空安瓿第一时间寄回,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管理。”

暖心关怀  让“扎西”们“像英雄一样坚持战斗”

鞠家珍带领的基层癌痛规范治疗团队,留给患者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治疗,还有心灵上的治疗。

2020年6月12日下午,当躺在病床上的扎西看到“门巴”(藏语,意为医生)推着生日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歌缓缓走进病房时,他高兴极了!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太好了!太好了!我从没过生日,没想到,我的最后一次生日过得这样隆重啊!”

8

扎西生前唯一一次吃上生日蛋糕

想说的话已说完,想致谢的人已表达,扎西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一天、两天、三天,死神却没有如期而至。“鞠医生,你看嘛,好又好不起来,死也死不了,唉!”“扎西,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有特殊使命的。也许你的使命,就是帮助我们开展雅江癌痛治疗,为后来像你一样患这种病痛的人解轻痛苦。没有你,我们会走不少弯路!你的使命完成得很出色,只是苦了你和你的阿爸阿妈呀!”听了这话,扎西很认同,嘴角出现了开心的微笑。在后来的时间里,扎西像真正的英雄一样坚持与病魔战斗,咬紧牙关继续执行着使命。

住院第50天,扎西的呼吸渐渐微弱。扎西父亲坐在床边,拉着孩子的手,哭诉着养育孩子19年来的点点滴滴……2020年7月12日12时18分,扎西的心跳在熟睡中慢慢停止,去了他向往中的没有病痛折磨的世界……

在生命余晖之时感受到温暖的,不只是扎西。

68e7a863e4789a5d7e1c2a76d7bcc31

鞠家珍与癌痛患者

73岁拉姆老人,因肺癌导致全身不适失眠1个多月,住院当晚用上吗啡和辅助药物,第二天医生查房时问“阿婆,昨晚睡得好不好?”她说,“我也不晓得睡得好不好,反正我一睁开眼睛就见到了太阳!”

75岁的贡布老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重度疼痛。他镇痛治疗20天就去世了,临终遗言:“我走了,你们要代我去感谢门巴。我得癌症是不幸的,但是我遇到这样好的门巴给我治疗,让我无痛离开,又是幸运的。

70岁的付大爷,肺癌晚期,因疼痛、纳差(吃不下饭)、乏力,家人都含泪准备后事,然而家人守了一周死不下去,臀部起褥疮了。鞠家珍在巡回诊疗时发现了其情况,给他镇痛治疗后,他又起床行动便利地活了2个月,天天转村子、得享天伦,最后出现低蛋白血症倒床一周才去世。

藏族小伙巴登,3年前刚刚以优异的中考成绩初中毕业,却不幸被诊断为左下肢尤文骨内瘤,为了巴登的治疗,其父亲挨家挨户行礼讨要筹款,也背上了二十余万元债务。然而治疗刚结束就癌变转移,既愁钱又对治疗没信心,一家人选择让巴登在家等待死亡的来临。

鞠家珍和同事在下乡入户巡诊时了解到巴登家的困难后,一边动员巴登到医院治疗,一边带着巴登父亲逐一到红十字会、民政局、残联寻求救助。在雅江县残联,当巴登父亲接过2万元的治疗救助金和1万元的假肢补助金时,这个从未在人前流泪的康巴汉子,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

12

巴登父亲(中)领取救助金

后来,巴登进行了截肢手术,术后恢复很好,一个月时间体重从70斤增长到120斤,能拄着拐杖单腿在城里溜达,那是巴登患病以来最开心的时光,还说“长大后要竞选当村干部,回报乡亲和社会”。但后来巴登因不幸食不洁饮食腹泻导致意外死亡。“巴登虽然去世了,但巴登的家人经过我们的开解,能够坦然、不留遗憾地面对巴登的离去。”鞠家珍说。

12a0ed45fcd02fab24efe84b54d3204

患者家属向鞠家珍赠送锦旗

“晚期癌症病人是比较特殊和弱势的一个群体,当治疗已无价值时,就近的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应该就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站。”贾钰铭教授表示,“而在这个时候,以止痛为先,让患者无痛苦、有尊严地离去,是一种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医疗照护。”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