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十年禁渔效果初显 泸州长江段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2023-02-23 16:24:16 稿件来源: 编辑:王万川责任编辑:黎琦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川经济网泸州讯(记者 庞玉宇 文/图)2月23日,泸州市召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新闻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泸州长江“十年禁渔”取得了积极成效,禁捕效果初步显现,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泸州长江段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已经成为日常景观。

据了解,泸州市有大小河流96条,其中市管河流6条:长江泸州段136km,沱江泸州段44.6km,赤水河泸州段229km,永宁河泸州段109.8km,濑溪河泸州段75.6km,龙溪河泸州段90.8km。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泸州市于2016年7月率先在赤水河承担天然水域渔船渔民退捕试点,2019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于2019年全面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和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市共退捕渔船788艘、退捕渔民1429人,百分百完成了国、省要求的退捕任务。退捕后,该市将工作重心由退捕向禁捕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好属地责任落实、巩固渔民安置保障、打击非法捕捞等方面。

“在确保退捕渔民岸上生活稳得住、过得好上,我们坚持因户施策、分类帮扶,用心用情维护退捕渔民保障权益,分批分类及时落实退捕渔民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水上到岸上的‘无缝对接’。”泸州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副主任傅浩然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12月30日,泸州市退捕渔民1429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984人。对这984名退捕渔民,坚持因户施策,实施分类帮扶和多元化安置,实现农业生产168人、企业吸纳257人、自主创业133人、灵活就业28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30人、渔业产业安置 5人、其他形式就业11人,实现了转产就业“百分百”。

据悉,为了确保长江“十年禁渔”禁得住、不反弹,泸州市切实加强区域协作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建立跨部门的联合打击整治机制,成立了以市公安局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指挥部,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与相邻市、县跨区域交界水域达成共管协议,与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签订《赤水河流域退捕禁渔联合监管协议》,与宜宾市签订了《联合打击长江干线四川段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合作协议》、与内江市签订了《泸州市内江市长江流域交界水域打击非法捕捞联合执法协议》。

傅浩然表示,目前,泸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渔政执法基础薄弱、信息化监管全覆盖难度大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按照中央关于“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总要求,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建强渔政执法队伍,持续加强禁捕水域执法监管,广泛深入做好禁捕宣传,着力推动长江“禁渔令”落实落地,努力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环境,为保护长江生态作出泸州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