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如何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丹棱给出实践样本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常艰 实习记者 胡敏 文/图)2月24日,《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的“丹棱实践”》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该研究报告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丹棱县委县政府协同研究、共同探索的实践创新成果,为我省和全国同类地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行经验。

IMG_20230224_165745.jpg

发布会现场

《报告》认为,丹棱县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打破常规的城乡关系演进路径,直接从“小城市—大农村”进入“城乡均衡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报告》总结了丹棱县以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的六大做法:

以空间融合重塑共同富裕格局。促进城乡空间联动,推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持续增强县城全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构建城乡交通一体化新格局,扎实推动丹蒲路、丹名路建成通车,推进全域“四好农村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同标、基础配套同质。

以产业融合夯实共同富裕基石。坚持把产业发展驱动农民增收放在首位,统筹推进城乡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加快补齐工业发展短板,聚力实施“工业崛起”计划。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农业+文创”“农业+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以要素融合激发共同富裕动能。创新城乡要素流动机制,促进要素自主有序双向流动,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坚持主动对外“柔性引才”和对内“优化培育”相结合,激发乡村人才内生动力。增强数字赋能乡村发展动能,打造“数字乡村”丹棱样板。

以治理融合提升共同富裕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按照“共建、善治、聚力”的乡村治理思路,党建引领基层善治,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文化融合丰富共同富裕内涵。文化基因是以城乡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丹棱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形成县乡村联动的文化活动新格局,推动优势产业与特色文化相融合,走出丹棱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以生态融合厚植共同富裕底色。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农村净水新行动,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域推广“以种定养、种养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擦亮乡村“底色”。发展美丽经济,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有机结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丹棱实践”有五条普适经验值得同类区域借鉴一是长远视野的产业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二是城乡流动的要素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三是系统思维的治理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体现;四是正确价值引领文化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五是保持定力的生态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IMG_20230224_165658.jpg

授牌仪式

发布会上还举行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丹棱科研教学基地”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