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蒋蓝 任妍 丨《悲欣交集》:历史文化散文的又一种叙述可能

2023-03-03 13:57:29 稿件来源: 编辑:黄晓庆责任编辑:黎琦

清军入关后,南明重臣王铎没有殉节,而是选择了降清。他也因此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获得了“贰臣”的骂名。苟活于世,只能在书画世界中寄情山水、放浪形骸。被一系列悲剧塑形,王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书法暴力美学”,他让文字站在壁上,为自己呐喊。

作家姜明的长篇历史文化散文《悲欣交集——王铎的人设突围和笔墨狂欢》(原载《北京文学》2023年3月号),描画了王铎的悲剧人生,向读者展示了明末清初风云更迭的环境下,文脉的撕裂与个人的无奈。而宦海沉浮的经历,又让王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反映在他的诗词和书法作品中。

“几百年后,我们依然不认同王铎们的抉择,更不会为王铎的事实上的卖身求荣翻案。”姜明的立场十分坚定:绝对不是想为王铎“翻案”。在叙述的过程中,他始终是从自己向外观察的。他用第三人称视角介绍背景和往事,以大量的细节和故事去贴近历史全貌,又将第一人称视角穿插其中,带领读者去观察事态的发展、去理解生命与灵魂的分裂状态中的王铎的艺术创作。

就像古往今来的很多艺术家一样,王铎受挫的人生经历也是他的创造力来源之一,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王铎为自己的书法选择了一种独有的叙事模式——纵逸。字形是王铎讲述的方式,他的生命也浓缩在了这些笔墨的狂欢中,让后人得以窥见这位痴仙道人悲欣交集的人生。

在我看来,想要了解一个书法家的心际,最好的方式就是临摹他的作品。王铎自己就喜欢临古,“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而姜明对王铎的理解也始于临摹,这是以笔写心者之间穿越时空的精神交谊。

写作非虚构类文章的最大难点,在于作者如何避开聚光灯,让光亮既打在主人公身上,又满溢出另一种余光,去发现强光之下的影子。这一点姜明做得很好,他在描写自己临摹王铎书法的经历时,显得很克制。姜明始终让自己站在幕后,作为视角人物向外观察,把握着合适的叙事尺度。

所以,不论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看,还是从具体的场景来看,姜明两种视角的互切互换,乃至移形换位,恰到好处地将历史、人物与自己的经历融合到一起,让故事真实、让叙事有力。

姜明认定:“王铎仅留存于世的诗作将近万首,而相当一部分诗作都附有跋文和题记,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真实历史提供了依据,这也正是王铎不同于或者卓绝于其他书家的最大加持。王铎所有的艺术技艺,书法、诗歌、绘画、文章等交相辉映、互相渗透,在其特别而悲情的宦海人生中,最终汇聚于书法艺术,形成了‘有明以来第一人’。这是王铎对中国书法史的最大贡献。”这一评价是相对客观、精准的。

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缩减,因为我是人类的一部分。”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循环接力中,价值观不是唯一的,价值注定要被不同时代的人予以重塑。但只要有文字与艺术存世,人类就能去重现、去理解,然后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