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三江澎湃•百人百事60丨周澧:三江新区的跨越发展 让我更加坚信宜宾港未来可期

宜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30多米的高空江风阵阵,门机、岸桥司机在2平方米的操作间里熟练地驾驶着装卸机械,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巨大的吊具如同一只灵巧的手臂,仅用时1分多钟,就将整船的集装箱从货船转移到了转运货物的拖车上。

作业现场,宜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生产作业部工艺员周澧正在观察起吊的运动轨迹,指挥货物吊装。

0K3A0111

周澧在作业现场

周澧是土生土长的宜宾人,也是宜宾港开港后的第一批员工,他见证了宜宾港发展壮大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并为之自豪。

2010年,周澧满怀憧憬地来到了宜宾港。“当时正值宜宾港开港,没有门机和岸桥操作司机,刚入职之后就被派往武汉学习。”周澧说,一切从零开始,踏踏实实学习岸桥操作技术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周澧不仅熟悉了岸桥所有的机械性能,也掌握了操作要领,顺利成为宜宾港开港后的首位门机和岸桥司机。

2014年,长江上游起重吨位最大、吊装工艺最先进的大件泊位,单次起重1000吨的宜宾港千吨级重大件泊位正式投入运行。周澧凭借精湛的操控技术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生产作业部工艺员,开始负责重大件货物吊装以及码头工索具的日常管理工作。“那时每周有固定班轮,主要是装卸粮食、纸浆、pet等,业务还不是特别繁忙。”周澧回忆道。

0K3A0099

工作中的周澧

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设立。“三江新区成立以后,随着各大企业的纷纷入驻,港区的作业也是愈加繁忙。”周澧说。

宜宾港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新区的跨越崛起:

2020年,宜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6万标箱,完成货物吞吐量149.67万吨;2021年,宜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05万标箱,完成货物吞吐量166万吨;2022年,宜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1万标箱,完成货物吞吐量177.67万吨。

得益于宜宾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动力电池已成长为宜宾进出口贸易最强生力军。海关数据显示,以宜宾港为主要物流通道,2022年宜宾进出口商品中,氢氧化锂出口同比增长108.7倍、锂电池出口增长368%、锂矿进口增长507.6%,宜宾锂电产业全年进出口额增长745.5%,对宜宾外贸增长贡献率达56.5%。2017年至2022年,宜宾外贸进出口总值由57.6亿元增长至316.8亿元,年均增速高达40.6%,并在2022年以较大优势首次居于全省第2位。

DJI_0313

忙碌的宜宾港

在进出港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货物种类在不断地丰富的同时,港口也在新区的高速发展之下不断进行提档升级。

2021年11月,宜宾港5G智慧港口一期标段的上线试运营,其依托物联网、5G通讯、可视化等先进信息技术,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可通过港口集装箱作业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5G智慧港口的投入运营,集装箱管理也轻松了不少,减少了很多工作量。”周澧告诉记者,以前人工办理提箱业务需要七八分钟,现在的无人闸口进出只需要一两分钟;在堆场管理方面,对集装箱的分配与录入更加精准有效,翻箱率也从32%降到了4%左右,使港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现在三江新区的发展太快了,根本不敢想象!”周澧感叹说,他家就在三江新区,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各项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好,比如龙头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智轨的投用、盐坪坝长江大桥的竣工通车等,让大家的出行、生活都更加便捷,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DJI_0763

货物运输

“以前到港口上班,需要绕路,而现在,通往港口的路越来越多,从家里开车到港口只需要10多分钟。”周澧说,今年5月份,进港铁路沙坪隧道的贯通,打通了宜宾港与铁路主干线铁水联运的“最后一公里”

“在新区的高速发展下,港口周围的人气也在不断提升。”周澧说,以前港口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很少,货车除开往港口装货的以外,很少有其他货车,而如今货车越来越多,周围也有了超市、饭店、民宿,人气也在不断提升。

“现在三江新区发展力度大,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也不用再远赴他乡打工,有更多的时间去照看家庭。”周澧坦言,自己的亲戚朋友现在都在入驻宜宾的企业工作,且各项待遇也不错。周澧说“我相信宜宾,相信三江新区,更加坚信宜宾港未来可期。”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侯云春 严易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