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绵阳讯(记者 张宇)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13日,“绵阳星座”发布会暨首发星“涪城一号”出征仪式在中国(绵阳)科技城5G和卫星应用科技园举行。
出征仪式上,“绵阳星座”正式发布,首颗四川造SAR遥感卫星——“涪城一号”出征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5月升空入轨、奔赴星海,实现“绵阳星座绵阳建、涪城卫星涪城造”。
“绵阳星座”发布会暨首发星“涪城一号”出征仪式现场 (曹博轩 摄)
“绵阳星座”升空后,到底干些啥?通俗地讲,就是在太空里面拍照,将获取的信息用于全球范围的国土利用、海洋环境、应急响应、地质灾害、水利和农业监测、森林防火、城市安全等领域。
据介绍,“绵阳星座”建成投用后,可实现亚米级高分辨率影像高频次覆盖,特别可为气候条件差、自然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卫星遥感数据严重不足的区域,提供应急抢险、灾前预警、城市综合感知等方面的全域数据。
赴星海越苍穹,“涪城一号”作为“绵阳星座”的首发星向太空出发!“涪城一号”具备InSAR干涉成像功能,可实现对地表毫米级形变的监测。
“涪城一号”计划5月升空入轨 (徐玮 摄)
“涪城一号”卫星总重300kg,最高分辨率1m×0.5m,性能指标达到C频段轻小型SAR遥感卫星的国际先进水平,可无视昼夜、穿透云雾,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具备聚束、条带及扫描多种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据悉,“绵阳星座”由“涪城卫星工厂”牵头建设,总投资5.28亿元,按照三年三期分步实施,到2025年将完成6颗SAR卫星组网,同步建成地面站和数据中心,带动“箭、星、器、数”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成为绵阳发展空天产业的高能级平台。“涪城卫星工厂”预计2024年将实现SAR卫星批量化生产,年产能将从目前的6颗增加到20颗。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产业企业,在空间信息应用及产业方面大有可为。从遥遥相望到星际遨游,绵阳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任务中,“绵阳造”环行器、隔离器等多款磁性器件为载人航天工程保驾护航;神舟一号到天舟五号,“大国重器”上的“绵阳造”频繁被刷新。
为持续擦亮“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绵阳正大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与成都、重庆共同打造“创新金三角”,通过加快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院士(专家)小镇、科创基金小镇等一系列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涪城区作为绵阳主城区把卫星产业作为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的重要抓手,聚焦火箭及发动机、空间飞行器、卫星研发制造、星座组网、太空服务及数据应用产业链,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产业集群,助力绵阳开启空天产业发展的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