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兰爽 )“去年7月首次洽谈,9月施工进场,经过7个月的努力,今年3月,该项目首批两条生产线已成功调试出泸州第一张6微米锂电铜箔,又一次刷新了‘泸州速度’。”在合盛集团年产4万吨高档锂电铜箔项目建设现场,四川日盛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张志良告诉记者,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
项目生产的第一张6微米锂电铜箔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新建14条铜箔生产线,可生产4.5-9微米极薄铜箔。“项目所用设备和生产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所以产品具有高抗拉、高延伸等特点,单卷长度可达5万米以上。”张志良介绍,“我们为宜宾、重庆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提供电池负极材料。”
今年以来,泸州市多措并举加快发展先进材料产业,将合盛集团年产4万吨高档锂电铜箔项目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着力打造的重要项目之一,全速推进其全面达产。
为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在泸州市先进材料产业链链长带队前往合盛集团总部考察的同时,市区相关部门即启动项目先进性、可行性等系列研判,快速将研判情况反馈前线考察队伍,并及时梳理《招商引资扶持政策汇编》和涵盖园区水、电、气等的《要素成本测算手册》,快速反馈企业关于要素保障能力及价格等多类型问题,为合盛集团快速了解泸州政策优势提供便利。
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用时仅20天,是全市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改革以来最快的“泸州速度”,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在项目要件审批环节,泸州推行先建后验、“承诺审批+容缺审批”、多审合一等机制,畅通审批“绿色通道”。在项目落地环节,泸州创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施工图联合审查机制”、施工许可“一件事”精简机制等改革,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间。
围绕项目用地、环评、能评,施工水电气及融资需求等困难问题,泸州市委组织部开展“六个一线赛贡献”活动,选派经信部门懂政策、擅长综合协调服务的业务骨干,帮助项目开展环评、能评等手续,并向省级有关部门为项目争取全水电价政策,协调国网泸州公司等部门实施110KV变电站、35KV过渡期生产用电等,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前谋划协调。
项目的拉丝车间
不只全速推进合盛集团年产4万吨高档锂电铜箔项目全面达产,今年以来,泸州市也推动新康意预涂膜和基材生产线等项目全面竣工,加快建设高纯锂盐及特种新材料建设项目……
泸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泸州正逐步形成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技术水平领先的先进材料产业体系,今年年底,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
(泸州市经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