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月,黄鹿镇板桥村芍药花上市。为帮助农户扩大销路,镇村两级人大代表深入板桥村田间地头,协助群众快速完成宣传推广、订单整理、物流谈判等,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近日,一批共50万支芍药花正式发车售往云南昆明鲜花市场,大大缓解了农户们的燃眉之急。
这是黄鹿镇人大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鹿镇人大围绕“人大代表分片包干,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振兴”这一创新工作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建立代表“包干”制度,整合特色产业资源,探索“农户+合作社+电商物流+返贫检测”新模式,奏响乡村振兴产业帮扶“三部曲”。
镇人大代表、到农田实地察看,并与农户商议开拓销售渠道等事宜
县人大代表指导产业发展
奏响消费帮扶“开场曲”
黄鹿镇有县人大代表12名、镇人大代表70名。黄鹿镇人大主席团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注重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延伸到选民和群众家门口,有效发挥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采摘的芍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黄鹿镇人大主席杨宇睿组织镇、村两级人大代表迈开步子走进群众,沉下身子听取心声,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聚焦帮助农户拓宽农产品销路问题,紧急调动各种优势资源,从包装设计、宣传倡议、线上渠道、物流运输等多个角度协助制定一揽子销售计划。
奏响品种改良“进行曲”
一说起种芍药,黄鹿镇板桥村开心家园家庭农场法人肖恩友打开了话匣子。
2008年,我因一场大病后回到了老家,担任原青市乡金福村村文书,在一次外出学习时,了解到中药材种植非常有发展前景,在2015年肖恩友辞去村文书工作,在原金福村5组开始承包土地,种植芍药,最开始种植的芍药开出来的花是单瓣,芍药花卖不出去没有价值,经过镇人大代表唐昌叔提供信息和技术资料,并多次组织外出学习交流,肖恩友现种植芍药300亩,其中,中江本地芍药280亩,国内外优良品种试验示范种植20余亩。
2022年以来,他利用撂荒地套种玉米、大豆,采取高箱笼作、地膜覆盖、疏株厚肥节水种植技术,严把品种关,指导本镇群众种植芍药500余亩,带领技术队伍外出眉山等地指导种植1000余亩,实现收入60余万元。
2024年,他还计划利用撂荒地,采用粮药套种技术发展种植100亩,进一步扩大中江道地中药材和鲜切花的种植面积,为中江农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群众增加入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奏响增收致富“协奏曲”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一村一品”黄鹿镇人大切实加强代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做到无缝对接,每年的4月上旬是买鲜切花的高峰期,今年盛花期有120亩,能实现鲜花收入250万元,亩产收入能达2万元,三年以上的芍药能达3吨,收入4万元左右,每亩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全年长期用工12人,短期用工累计500余个,支出用工费用60余万,因劳动强度不高,用工对象都是附近留守妇女、老人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妇女、弱劳动力老人在家门口无处挣钱的问题。
黄鹿镇人大积极牵针引线铺路搭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依法监督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一方面,通过开展宣讲会、走村入户、企业走访、发展微信咨询群等方式提供金融助农服务,支持个体养殖户和涉农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特色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农作物种植知识在线直播、“数字+轻骑兵”农技服务田头课等培训课程,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培养综合型高素质农业人才,助推产业加速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唐昌叔 钟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