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西博·从“新”看丨从一个新馆的诞生看一个产业的崛起

川经瞭望记者 唐千惠 图/文

作为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西部地区共同举办的首场国家级重大展会,本届西博会为了满足众人两年等待积攒的期待,推出了多个“首次”,其中有一个与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点产业有关——今年西博会首设氢能产业馆。

步入位于西博城16号馆的氢能产业馆,“绿色能量”扑面而来,我国多地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领航企业、“小巨人”企业、示范单位等,纷纷展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前沿技术、最新成果。不仅如此,6月30日,该馆内还举行了成都第二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暨首届川渝氢能产业生态合作大会,通过对产业的立体展示和前瞻讨论,为氢能产业发展蓄积了新能量。

接下来,就跟随记者一起,探访西博新馆的魅力、见证氢能产业的崛起。

西博会上刮起了氢能“绿旋风”

刚走进氢能产业馆,49吨重的氢能源重卡如同迎宾的“绿巨人”,一下子就吸引了来者眼球。

“这是东方电气和中国重汽合作的氢能重卡,是近两年开发的新品。”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氢能产业与市场开发部市场销售部副部长杨斌告诉记者,这个绿色的“大家伙”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强心脏”,那便是东方电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这是目前国内功率最高的燃料电池单机系统,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杨斌说。

2222e6a1d639fabcb2d0df52159f82d.jpg

西博会氢能产业馆,东方电气展区展出的氢能重卡

“双碳”战略背景下,交通领域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此,东方电气也加紧了抢占市场的步伐。“今年,我们通过成都市经信局‘揭榜挂帅’的活动,已确定下半年将有20几辆搭载东方电气燃料电池的氢能重卡将投入成都市场。”杨斌透露。

探访氢能产业馆,记者了解到,如今这阵氢能“绿旋风”还刮进了即将到来的成都大运会里。“我们设计和供货的炼厂气制燃料电池氢气PSA装置,一个小时的产氢量为2000标方,将为成都大运会氢能公交的顺利运行提供稳定能源保障。”西南化工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周君告诉记者。

据悉,此前由该公司承建的制燃料电池氢气PSA装置圆满完成了2022 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赛事氢能保供工作,基于良好的“战绩”,本届西博会上,也有许多“有来头”的观众慕名来到了西南化工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展台前。

“一个小时加了5个微信。”周君向记者展示了他朋友圈的“战绩”,其中不乏来自四川多个市州经信局的工作人员。“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我们也在积极对接‘双圈’中的节点城市,寻找共建氢能基地的机会。”周君说。

看好西部地区氢能发展前景,本届西博会期间,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行业企业也组团参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轻卡、氢气储运设备、车载供氢系统等纷纷亮相。这阵西博会上的氢能“绿旋风”,让每一个关注或参与氢能产业发展的人,都倍感振奋。

fdbe76f5da34e8fb60dc30088480aaa.jpg

西博会氢能产业馆的优捷特展区

川渝携手为氢能发展“亮绿灯”

在参观氢能产业馆的过程中,在倾听参展者与参观者的交谈中,“成本”“技术”等关键词频繁被提及,这提醒我们,氢能产业发展虽处上升期,更仍需冷静思考。

“氢能的价格,是其普及路上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这个观点,是诸多氢能产业从业者的共识。

业界普遍认为,如果每公斤氢气价格保持在30元及以下,将具备市场优势。对此,东方电气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光平在西博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们预测,当一公斤氢能降到30块以下的时候,完全可以替代燃油车,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IMG_4372

西博会期间,东方电气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光平接受记者采访

如何把氢能的价格“打下来”?在6月30日举行的成都第二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暨首届川渝氢能产业生态合作大会现场,氢能领域的知名院士、众多专家普遍认为,激发规模效应和推进技术进步,是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的关键。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单打独斗”不如“组团突围”——

“川渝两地氢能联盟携手核心企业代表,在此达成川渝氢能产业发展共识!”大会现场,东方电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氢能产业领域“响当当”的企业,联合发布“氢聚川渝,共绘蓝图”川渝氢能产业发展共识,下一步,川渝两地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强化在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基础设施、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协同协作,在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领域实现更多国产化,替代降低全产业链的成本,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川渝氢能力量。

IMG_4322

十余家企业联合发布川渝氢能产业发展共识

事实上,这已不是川渝第一次携手为氢能产业发展“亮绿灯”。

2021年11月,川渝两地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联合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由川渝两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组建成渝氢走廊技术创新生态圈联盟、成渝氢走廊物流专线联盟,构建了成渝地区氢能产业大数据平台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两地氢能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

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目前“成渝氢走廊”现已投入燃料电池汽车695辆,建成加氢站24座,力争到2025年累计将投入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配套建设加氢站30座。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