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7月20日,中国共产党达州市通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大会明确通川区将按照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路子,聚力打造川东北食品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加快融入达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达州市通川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现场
大会提出,通川区将深入实施“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奏响“振兴”乐章、做强“支点”底座,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同时,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振兴传统产业,做强“一区四园”平台,高质量打造通川工业发展主阵地,推进工业兴区,制造强区战略实施。
“按照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路子,通川区将以科创引领、承接转移、龙头带动、数字赋能、集约集群、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加快融入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会上,达州市通川区区委书记李祝荣提到通川区加快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
具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建强通川经开区工业主平台,力争实现产值规模税收“三倍增”。到2027年,制造强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食品加工、 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绿色建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势,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高,工业经济更加突出,基本建成川东北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
如何推进通川区加快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李祝荣介绍,各职能部门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紧扣“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重点产业提质倍增工程,打造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医药器械及大健康、智能制造及新材料、公铁物流及配套服务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引领通川制造业走向更大舞台。
推进三次产业融合集群成势。通川区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聚焦现代农业“8+3”产业体系,加快建成现代农业强区。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联合发展,深度参与达州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加快建设“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助推“新型工业化+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全面建设数字通川。
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能转化。积极融入成渝科创走廊和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加大科研机构引培力度,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深入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将通川区加快建成为四川东出北上重要交通节点,不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电力、供水、网络、数据、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实施产业招商提质扩量工程,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过程效率革命走深走实。严格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强化财政投入,用好产业引导基金,强化用工保障,加强校地企和区域合作。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培养计划。注重目标管理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绩效管理,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营造大抓产业、大兴产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