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露萍)7月24日,“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表示,随着美丽四川建设的推进,近年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救护和宣教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成都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公众在鸟类调查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成为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成都地区迁徙猛禽监测和公园城市鸟类测评的主力军。
成都市野保及防疫专委会秘书长巫嘉伟介绍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情况
据巫嘉伟介绍,从2017年到2023年,成都已连续开展七轮越冬水鸟调查,记录到的鸟类种数由2017年36种增长到现在的75种,增加了39种;鸟类数量由2490只增长到89222只,翻了30多倍。成都龙门山和龙泉山是猛禽迁徙的主要通道,2020年春秋两季监测记录到猛禽5255只,2022年监测记录到猛禽15350只,翻了近3倍。这些明显的数量变化,与生态修复取得成效、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改善和公众保护意识有所提高息息相关,也与参与到监测调查记录的公众志愿者数量越来越多有关系。
巫嘉伟表示,随着公园城市建设实践逐步取得成效,大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地质量不断改善。除了野外自然栖息地外,公众志愿者也开始参与到城市绿地的观鸟测评,2022年,成都组织志愿者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锦城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等40多个点位进行了鸟种、数量、干扰强度等测评。近年,由志愿者发现的灰胸薮鹛、褐胸噪鹛等罕见鸟种,都是成都市鸟类的新纪录。今年,成都在继续开展第二轮公园城市观鸟测评。
在野生动物救护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中,公众也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发现非法猎捕线索后及时举报,发现受伤野生动物联系救护机构实施救助。同时,成都对外公布了10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联系方式,救护机构与公安和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实施联动,对公众发现的受伤受困野生动物实施救援。近三年,成都接公众反映,救护受伤受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余只,其中2021年救护1082只、2022年救护908只、2023年上半年救护约400只。
此外,随着社会自然教育科普机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众也参与到各类宣教活动中来。结合“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成都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成都地区观鸟大赛、九届成都限时观鸟赛。针对青少年群体,也在持续组织青少年观鸟赛、公园城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青少年论坛和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等活动。自然教育在成都已经成为大众越来越喜爱的一种有益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