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经济网眉山讯(王琴 记者 刘枢洵 )眉山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主导产业鲜明、资源利用高效、配套设施完备的现代工业园区。全会明确,要支持甘眉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让园区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主线更加突出。甘眉园区认真落实市委要求,坚定发展的方向,锚定发展目标,将重点从坚定产业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优产业配套保障三个方面发力,在新征程上全面书写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甘眉园区航拍图
锚定产业 找准赛道
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更是创业创新创造的主战场。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有没有合理有效的主导产业支撑,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园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显然,甘眉工业园区在这方面先人一筹。
园区一隅
近日,记者走进甘眉工业园区,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一些重点企业内,一辆辆大货车忙碌进出、运输货物;生产车间里,多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设备,开足马力赶订单……各企业提速加码,劲头十足,全力以赴冲刺下半年生产目标。
记者看到,四川省重点项目——四川锦源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一期生产车间内,机器的轰鸣,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飞速运转,各个工序的半成品,源源不断地在生产线上流转,最终变成生产终端的成品,发往等待的用户。
据悉,该项目是列入全省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支撑项目,是上海锦源公司在全国投资布局最大的正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内容为“年产3万吨镍钴锰基础材料、2万吨四氧化三钴、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公辅设施”,计划总投资106亿元。
“项目分3期进行建设,一期于2022年1月开工建设,现已投产并逐步释放产能,目前拟同步推进建设二期项目,根据政府交地时间,匹配建设进度,预计2024-2025年全面建成投产。”该公司人事行政部长宋子杰介绍,项目立足打造全国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研发及生产头部企业的目标,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50亿元,解决用工2000人,为公司产品配套国际高端新能源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园区将坚定产业发展方向,抢抓‘双碳’机遇,紧盯锂电、光伏细分产业赛道,以‘亩均论英雄’,严把‘准入关’‘质量关’,依托锂电、光伏行业龙头精准招引、补链强链。”甘眉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邓强表示,产业园区的基础是产业。产业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充分激发产业活力,才能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四川锦源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项目一期生产车间
锁定产业发展这个核心基础,园区产业发展早已集聚成势,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圈”正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园区有规上企业58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户,中国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16户。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已形成以通威太阳能、江苏美科、中建材等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链和以天华时代、上海锦源晟、协鑫能科等为代表的锂电产业链。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光伏产业链上可形成40GW晶硅电池片、32GW晶硅切片、1GW太阳能薄膜电池产能;锂电产业链上可形成24万吨电池级锂盐、20万吨正极材料等。到2025年,甘眉工业园区光伏、锂电产业将实现产值双千亿。
紧扣项目 抓好重点
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段时间,甘眉工业园区7月正式签约落户的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四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是园区重点产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目前,项目工程开始实施地勘和测绘作业,设计已完成总图规划和车间工艺布局图设计,环评、能评申报工作也已对接相关部门。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在今年9月中旬土建总包进场开工,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车间首片电池片下线。
不止通威四期项目,眼下,甘眉工业园区内的协鑫年产6万吨碳酸锂项目、年产3000吨金属锂建设项目、广东莱尔(眉山)年产1万吨碳纳米管及10万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重庆瓴佰(眉山)锂电池箱体及铝车箱体生产项目等11个项目也正在加速建设中。
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
2023年是眉山市“制造强市攻坚年”,作为全市制造强市的生力军和主阵地,甘眉工业园区承担着产业发展的重任。抓好项目建设,既是稳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园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
“只有紧紧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调优结构、以项目改善民生,才能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更加高效、更加持久的动能。”邓强说,在推动项目建设方面,园区实行“双挂图”作战,压责推进机制,政企双方也签订了“军令状”;园区干部和建设者们则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奋力推动园区项目建设掀起新高潮、取得新进展,凝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助力眉山市打造千亿级锂电、光伏产业。
加快转型 着力升级
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甘眉工业园区领导看到,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传统产业可能越来越不适应。平稳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园区重要的工作任务。而要做好这篇大文章,则需内外兼施,其中,对内园区要加快“腾笼换鸟”的速度,对外要完善配套保障,全力推动园区内提“气质”、外塑“颜值”,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园区内的新能源大道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点在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上我们能窥见一二。据该公司负责人邓智林介绍,3年前,公司第一个项目——四川万邦胜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甘眉工业园区,园区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使得公司“锂基先进材料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得以快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3年来,公司在眉山已完成投资9.5亿元,成功探索出了锂基先进材料从基础研究、中试熟化到工程示范,再到工业化生产的成果转化新型创新模式,并与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申请了专利37项,授权15项。
“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细化闲置低效用地提升,真正把新项目‘引进来’,让闲置土地‘活起来’。”邓强介绍,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园区还突出创新驱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并细化甘眉老区转型升级年度任务,加快推动铝、炭素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把能效、排放降下来,把研发、效益提上去,形成发展新动力、打造竞争新优势。截至目前,园区已推进了四川启明星、阳光坚端铝业等10户铝产业企业技改升级,完成1800亩土地“腾笼换鸟”
企业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
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质的产业不可少,优质高效的配套保障也是园区发展不可忽视的“软实力”。眼下,园区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坚持“服务产业、便利生活”的原则,正不断做强园区功能,大力推进220KV变电站电力线路、锂电路、污水厂二期等电网、路网、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安全、环保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化工园区整改提升、产城综合体完善配套等,加快产城融合,全力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