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文/图)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获评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全国第一、畜禽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数量占2023年全国新审定总数的50%……8月28日,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粮仓系列发布——四川种业振兴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介绍,我省种业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自主创新、供种保障能力等多方面均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闻发布会现场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更加扎实
投资9223万元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
“摸清家底”是保护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基础。
“我省高质量完成种质资源普查,普查和系统调查县数量、新收集和征集资源数量、入选优质资源数量和畜禽新资源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徐斌在发布会上介绍,我省已完成162个农业县普查和48个重点县系统调查,新收集和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9880份,甲着小麦、凉山黑绵羊等9个种质资源先后入选全国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凉山黑绵羊等8个新资源通过国家鉴定。
“系统施策”是保护利用种质资源的关键一步。我省投资9223万元建成了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可贮存涵盖农林牧渔草的遗传资源183.4万份。同时,布局建设了41个农作物种质资源圃、44个国省两级畜禽保种场(区),已初步构建起“一库多圃(场、区)”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种业自主创新亮点纷呈
3个畜禽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2023年全国新审定总数的50%
数量上,品种创新不断突破。“天府黑猪”、“天府黑兔”、“天府农华麻羽肉鸭”3个畜禽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2023年全国新审定总数的50%。首次审定镉低积累水稻品种3个、间套作大豆品种2个、酿酒专用品种10个、机收专用玉米品种和麦油后直播稻品种各1个。“川饲1号”填补了我省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空白。
质量上,“当家品种”广泛推广。香型优质超级稻“宜香优2115”连续4年位居长江上游推广面积第一,累计推广面积近3000万亩;“川单99”等强优势玉米新品种一经审定迅速成为西南地区主导品种;川油81年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8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优质蚕品种“川优1号(川山×蜀水)”原种发种量占全省60%以上,已推广到重庆、海南等其他8个省份。
不仅如此,我省种业振兴创新支撑“后劲十足”。徐斌介绍,我省正在加快建设“西南作物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天府万安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邛崃粮油、三台生猪、彭州蔬菜三大种业区域创新中心也在加快推进建设。同时,启动育种联合攻关,今年培育育繁推创新联合体12个。
供种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10个县(市、区)获评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第一
“川种”在数量与质量上的优势,来源于四川对于供种保障能力的不断建设。
“我省10个县(市、区)获评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数量居全国第一。”徐斌介绍,我省强力推进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启动开展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围绕“三大提升”,强力推动制种基地提质扩面和增效。去年,全省“三杂”制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20万亩,实现了制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今年制种面积仍将进一步增长。
同时,率先开展种业园区和种业集群培育。202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种业园区培育,邛崃天府种业园区首批通过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认定,三台县国家现代生猪种业产业园成功通过了农业农村部中期评估,10个省级种业园区培育今年即将圆满收官。依托基地和园区,建设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生猪5个种业集群,逐步实现种业业态由“低级”向“高级”转变。
畜禽和水产良繁体系方面,也培育形成了以绵阳及周边地区为核心的优质种猪繁育区及川东、川南优质生猪扩繁区,以眉山及周边地区为核心的长江上游名特优水产苗种繁育区和以攀西地区为核心的名特优水产苗种早繁区。并建成国家级种公牛站1个、国家级和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40个、省级区域性种公猪站5个。
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建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21个,发展20余个地方特色产业
种业振兴离不开产业基础、企业活力以及市场规范。
在资源鉴定评价和产业化开发利用方面,我省迈出了重要步伐。已鉴定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支持建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21个,发展了“傈僳族乡”梯田红米、得荣树椒等20余个地方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的同时,我省还将企业扶优作为重点工作。培育领军种业企业方面,成功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注册资本15亿元,去年完成了3个专业种业公司的并购和组建,今年成功收购国家种业阵型企业西昌科威洋葱种业有限公司,着力聚焦主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强化金融支企方面,设立了四川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资于现代种业等方向。先后多次组织召开金融支持种业对接会、种业金融保险座谈会等,推动金融保险创新服务种业。去年,农行四川省分行在全国首推“种业品种权质押贷款”,已累计投放贷款1.68亿元。
不仅如此,针对重点企业还开展了精准扶优。9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遴选发布我省农作物种业领军和成长型企业20家,评选我省畜禽种业骨干型企业20家,精准推动优质企业与优势基地对接,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强化跟踪指导与服务。
目前,我省种业市场进一步规范。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强化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保护,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签订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与工商、司法、行业协会等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构建了全链条全过程种业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市场监管也更加有力。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实施“冬查企业、春(秋)查市场、夏查基地”监督检查制度,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由2016年的96.3%提高到2022年98.6%。种公牛精液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100%,2022年农业农村部抽检我省种猪质量合格率100%。
“下一步,我省还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力推动四川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强力支撑。”徐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