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酒都宜宾的故事 从三条大江说起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底蕴和传承,这也决定着城市的气质。

长江首城、中国酒都宜宾,酒元素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特色之一。

宜宾的酒故事,要从三条大江说起。

千百年来,水拍云崖的金沙江带着青藏高原古朴原生态的文明,碧波荡漾的岷江携天府之富饶、古蜀文明之灿烂,两江在宜宾中心城区交汇,汇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三江汇流之地的三江口为原点,沿着三江的六岸行走、旅游,呈现在眼前的,便是整个宜宾白酒产业的菁华。

离三江口百余米的鼓楼街,隐藏着五粮液“长发升”古酒坊,其朱红门面,明清建筑风格,曾是典型的“前店后坊”。

“长发升”,也与“利川永”“全恒昌”等另外七个藏身在老城区烟火气中的古酒坊,共同组成了五粮液明代古窖池群。

当前,宜宾及五粮液正抢抓“文化强国”时代机遇,积极参与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讲好中国酿酒故事,传播匠人匠心精神”为使命,以独有的工业遗产、人文资源、生态景观为基础,以酒旅融合、酒文融合、酒城融合为抓手,以突出工艺体验、文化体验、产品体验为落脚点,全力打造集工业观光、文化熏陶、研学教育、生态休闲、精品定制与收藏等为一体的“世界白酒活化博物馆”。

其中,五粮液501车间“长发升”等八大古酒坊,将打造为中国白酒文化圣地,借助古景、古楼、古街、古窖池等,与宜宾城市2200米文脉大道(僰道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相融合,让游客获得极致的传统酒文化体验、极致的酒文化时尚复合业态体验。

五粮液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jpg

五粮液501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效果图

以文化体验为例,宜宾及五粮液将创新打造产业空间人文互动、古窖酒坊历史感知、传奇故事沉浸演艺等工业旅游新消费场景,实景演绎杜甫品鉴“重碧酒”、黄庭坚题词安乐泉、姚君玉改良传统酿造技艺、杨惠泉题名五粮液等历史故事场景,沉浸式参与宜宾白酒文化雅集活动等,通过丰富场景的情感氛围,让游客感受这里厚重的酒文化底蕴,加深文化认同感。

穿过老城区的街道,达到翠屏山。这座城市森林公园,因山色四季常青,看上去像一道绿色的屏障而得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绿地率90.92%,绿化覆盖率97.8%,历来是宜宾的一张“绿色名片”。

翠屏山公园(曾朗 摄) (2).JPG

宜宾中心城区“绿肺”——翠屏山城市森林公园

坐落在翠屏山上的叙府酒业,倚翠屏而襟三江,秉承宜宾古法酿造技艺,选五谷精华,取三江之水,所酿之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净爽,甘冽醇美,饮后尤香”的特色。其酿造文化始于公元1373年,从宜宾古称叙州府时期的“昭叙恒酒坊”兴起,因酒质出众被老百姓视为酒中佳品,并由此得名“叙府酒”。

在网络上“红透半边天”的诗圣杜甫,是最早赞美宜宾美酒的国民级“网红”。公元765年,杜甫乘船东下路过戎州(今宜宾),戎州长官杨使君设宴东楼。杜甫对宴席上的“重碧(春)酒”情有独钟,欣喜之余不禁赋诗《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宜宾东楼.JPG

宜宾东楼

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种粮食酿制了一种“春酒”。因杜甫东楼诗,春酒便改名为“重碧酒”,为当时的“郡酿”。

宜宾东楼始建于唐代,戎州长官杨使君宴请杜甫于东楼,诗圣饮“重碧(春)酒”后写下名篇《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使东楼声名大噪。东楼历朝多次重建,直至民国时,尚存根据诗题取名的“杨使楼”(时人按其谐音俗称“杨泗楼”),其原址街名沿袭至今,仍叫“东楼街”,于1949年春毁于火灾。2018年,宜宾建城2200年之际,为适应城市拓展与提高视角美的需要,迁建东楼于宜宾主城区东面的大溪口。

从三江口沿岷江而上,北岸约1公里处的流杯池公园,园内著名景点“流杯池”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境,池取“曲水流觞”之意,利用天然石谷而建,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宜宾古八景之一,也是现存最完好的酒文化发祥地之一,吸引了古今不少名人雅客前来饮酒赋诗,周围摩岩石壁上留下了黄庭坚、杨升庵等历代名人雅士所留书法石刻100余通。

流杯池公园(曾朗 摄).JPG

流杯池公园

继续沿岷江而上,北岸约3公里处,便是五粮液“十里酒城”,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这里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纯粮固态酿造基地,主要景点有:行业建成时间最早的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荣登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地标建筑——五粮液瓶楼,全国面积最大的企业LOGO造型景点——五粮液生态湿地,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酿造车间——五粮液523车间。此外,坐落于“十里酒城”核心区的安乐泉,曾是北宋文豪黄庭坚于戎州(宜宾古称)宴饮时的文化遗迹和五粮液曾经的酿酒取水点,现已打造成园林式景区。

宋代宜宾最为知名的“姚子雪曲”,其酿酒用水取自当地地下良泉“安乐泉”,水源上佳。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是最早宣传“姚子雪曲”的名人,也是最早对五粮液作出鉴评的名人。

安乐泉.jpg

五粮液安乐泉景观

黄庭坚任涪州别驾,寓居戎州时,寄情于山水诗酒,遍尝戎州佳酿,写下17篇论酒的诗文,其中最为后世推崇的是《安乐泉颂》和《荔枝绿颂》。在《安乐泉颂》一诗中,赞美姚子雪曲“杯色增玉,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短短几字高度浓缩了古人对五粮液的审美感受,也为后人研究五粮液的发展史留下了珍贵资料。

此外,南宋文学家范成大也为宜宾美酒留下墨宝。他调任四川制置使,后又任满离职,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与家人从成都顺水而下往杭州。七月七日,范成大到叙州后,舟泊锁江亭下,登岸游览,有感而发,写下《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山谷谪居时屡登此亭有诗四篇,敬用其韵》:“水口故城丘垄平,新亭乃有緪铁横。归艎击汰若飞渡,一雨彻明秋涨生。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鸣。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兴文石海  泻玉流光 周爽.jpg

兴文石海  泻玉流光

范成大还在这首诗的标题作了注释:站在锁江亭上,缅怀黄庭坚,写诗也是押的黄庭坚当年的韵,还在“我来但醉春碧酒”诗句下作了注释:“郡酿旧有‘重碧’,取杜子美《东楼》诗‘重碧拈春酒’之句。余更其名‘春碧’语意更胜。”大意为:杜甫喝重碧酒,已过去了400多年了,这种酒还在卖,我现在正喝着呢!只是,我觉得“重碧”酒改叫“春碧”更加贴切,说不定还能再火400年呢!

范成大一语中的,经过一代代酿酒匠人的传承与传承,重碧酒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大国浓香”五粮液。

而在岷江左岸,坐落着宜宾永乐古窖酒业的酿造基地。基地内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的糟房头遗址,同样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该遗址在2011年被发掘,经考古学家严谨考证,其最早可追溯至明中期,为明代四川地区酿酒手工业作坊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三江口沿金沙江而上。

宜宾老城区的走马街,至今仍然零星地散落着许多明清时期的老建筑,其中就有一座双坊古酒坊的酿酒作坊,其是在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德盛福糟坊、元兴和糟坊(简称:德元双坊)原址上,按原“德盛福”酒楼的设计风格,恢复重建的四层仿明清建筑,雕梁画栋,古意盎然。其典型的“前店后坊”式组合格局,堪称明清时期宜宾酿酒行业产销合一的经济实体。

金沙江宜宾市区南岸,坐落着五粮液503车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五粮液首次扩建的酿造车间,距今超过60年。目前,五粮液计划将南岸片区503车间打造为明代古窖泥活态群落,建立集古窖泥文化和古法酿造技艺呈现、文创展示、名酒品鉴等为一体的体验基地,充分展示五粮液从“传统作坊生产”向“现代化工业生产”转型的过程全貌。

从三江口沿长江顺流而下约4公里处,三江汇流后的第一条长江支流南广河进入视野。南广河河谷沿岸生态优美,在流经高县县城时,孕育了中国原酒大王高洲酒业。该企业是全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年产基础酒10万吨,储酒能力16万吨。在高洲酒业的鼎盛时期,其原酒供应一度覆盖中国白酒一线品牌的半壁江山,被誉为“名酒背后的巨人”,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原酒大王”。

继续沿长江而下,便是声名远扬的李庄古镇,坐落着宜宾市李庄酿造酒业有限公司,由三个酒厂合并而来,公司位于古镇核心区入口处的酿酒工坊,能近距离体验酿酒、品味好酒,是游客驻足观看、拍照打卡的热门地。

雨润李庄 越良斌.jpg

李庄古色古香的巷子

与李庄古镇隔长江对岸的是南溪区,建有酒类食品产业园。目前,该区有白酒生产企业44户,其中规上企业13户,年总产量达10万吨,是宜宾市除五粮液外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浓香型白酒产区。辖区企业恒生福酒业,曾与五粮液、泸州老窖并列为宜宾三大国营酒厂(注:上世纪80年代撤地设市之前,泸州属宜宾地区管辖),至今仍是宜宾高品质浓香好酒的代表之一;南溪酒业、长兴酒业、金喜来酒业、今良造4户白酒企业入选“四川省首届原酒生产企业20强”。

继续沿长江而下,是宜宾市长宁县和江安县。绝美的蜀南竹海与蜿蜒的长宁河,孕育了国美酒业、竹海酒业、金竹酒业、安宁酒厂、宜人坊、惠氏酒业等10户规上白酒企业。

1竹海秀太极(曾朗 摄).jpg

竹海秀太极

与长宁县毗邻的江安县,共有梦园酒厂、华夏酒业、故宫酒业、巴蜀液酒厂、江源酒业、宜泉酒厂、新宇酒业、口福缘酒业8家规上酒类企业,都是本地知名白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