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9月21日,初秋季节,在雅安市天全县的马溪村,马溪豆花店的老板杨从会正热情地为外地的游客介绍店里的特色美食。“我们做豆花已经有20年,这家店开了6年,如今天全的游客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现在旺季每天可收入2000元以上。”杨从会说道。
过去,村里父老乡亲守着绿水青山,却仅靠几亩薄田勉强维持温饱,甚至为了生计远走异乡。如今,随着旅游资源开发,昔日小山村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游人如织的打卡点,村民也成了旅游从业者。
鸟瞰天全县(付雅 高勇 摄)
这些变化,得益于于天全县近年来实施的“全域旅游”战略。
作为四川西南民族走廊、生态走廊,得天独厚的文旅优势赋予了天全县奋力赶超的“底气”。从“景点游”迈向“全域游”,天全在探索中寻找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钥匙,推动“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旅游和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如今,在天全,不仅有游人们期待的“诗与远方”更有了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烟火人间”。
从“单一景点”到“全域发展”
天全的风景很多姿。喇叭河、二郎山、光头山。美丽的景点交相呼应,形成“一步一景”的大美格局,让这里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是川藏线上的明珠。
天全的文化很厚重。红色文化、茶马文化、土司文化。无不彰显了这片土地的魅力,正如知名作家周闻道所说天全是“上天成全的地方”。
面对这些优秀的文旅、生态资源。对此,天全有着清晰的思路:借助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会,实施单个景区向旅游全域化方向发展的转变,从而把全县范围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整体谋划、建设、改造、提升和打造。
天全美景
在天全大岗山欢乐田园项目现场,始终是一派繁忙建设景象,工人们坚守岗位,开足马力施工。“根据规划方案,项目将以县城周边—红军村—大岗山—云顶梯田—两岔溪为区域,以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标准,新建和改造提升12公里旅游环线公路及康复康养设施,整合大岗山森林康养、竹海渔乡冷水鱼产业,新建高标准旅游民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集康养、农旅、林旅、渔旅为一体的综合体。”雅安国投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林川介绍道。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天全打造全域旅游的重点项目占地2500亩,核心区占地500亩,总投资6亿元,建设工期18个月,项目主要分为住宿区、游乐区、餐饮区等。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雅安林旅融合的示范点,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端国际度假营地。
“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必须优化全域资源配置,串联资源,实现全域提升。”天全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侯敏说,目前,天全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
大岗山项目
今年以来,天全县以开展文化旅游强县提升行动为契机,围绕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速发展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强化高质量发展聚合力。
此外,天全县明确了围绕构建“1+4+3+N”文旅产业、“城市文化核心”文化事业、“水韵天全”体旅融合发展体系,大抓文旅融合发展;围绕项目提速攻坚、涉旅项目整合协调、内外合作招企引资,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目标推动产业发展;围绕加快推动7项创建走深走实、持续推动精准宣传营销落地落实、大力推动全年十大文旅活动创新创效,以品牌创建为驱动大抓产业基础补短板。
以构建“1+4+3+N”文旅产业发展体系为例。其中的“1”,即立足大二郎山景区提档升级这一龙头引领,提升景区集群品质;“4”即大力实施“旅游+”大熊猫国家公园、城市、交通、乡村四大板块融合发展,丰富天全县内黄金旅游线路的内涵和外延;“3”即打造“此生必驾”“翠山碧水”“感受乡土”三条黄金旅游路线,发展紫石关避暑休闲胜地、仁义红色粮仓福地、思经鱼子酱特色小镇等乡村旅游景点;“N”即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N项系列品牌创建为突破,实现景区、业态、品牌、要素和市场五大提升。
从“单一发展”向“片区融合”
今年,雅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用好大熊猫世界级名片,开展文化旅游强市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要统筹五大片区发展,实施旅游景区提质增效行动。其中的五大片区,即为雅安按照全市文旅“一盘棋”“一景区”发展思路,划分的大牛背山、大蒙顶山、大周公山、大夹金山、大王岗坪片区。其间,拥有丰富优质文旅资源的天全二郎山片区,即为大牛背山片区重要构成。
为此,天全也提出了加快构建“一片一廊四核心”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发挥大二郎山片区的带动作用,以国道318线文旅赋能走廊为串联,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紫石关避暑休闲胜地、仁义红色粮仓福地、飞仙湖生态观光高地、思经鱼子酱特色小镇等乡村旅游景点,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天全喇叭河风光(余乐 摄)
“一片一廊四核心”就是天全全域旅游的‘主动脉’,既是新的看点,更是新的卖点。”侯敏介绍,通过打造“一片一廊四核心”联结起众多乡村旅游点,把原本分散游离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点连接,打通全域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
如今,围绕“一片一廊四核心”,天全县在思经镇打造竹海渔乡景区,依托思经镇天然的生态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实现了园区渔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同时,打造13公里竹海渔乡生态走廊、竹鱼主题公园,形成了以冷水鱼为主导,全产业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智慧渔业示范区、渔旅融合示范区等为一体的绿色景区。同时,在仁义镇围绕打造“红色粮仓”稻田公园,以老场村和红军村为核心,充分融合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粮食科普基地、红色文化走廊。“红色粮仓”成功创建为市三星级(粮食)现代农业园区。
不仅如此,如今,天全县二郎山民宿集群、红色生态教育研学、国道318生态体验长廊、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保护修缮、光头山生态体验区等在内与文旅产业相连的项目,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中。
二郎山红石(韩斌 摄)
“现在交通便利,产业兴旺,到了节假日期村里的民宿都是爆满。”谈及乡村变化,天全县红军村民宿老板杨先生说。
全域旅游打造的,不只是一个能留住游客的目的地,更是一个区域内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宜居地。通过旅游带动农户“家门口”致富增收。如今,天全县的全域旅游,正从单纯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资源宝地向市场高地转变,不仅“好看”,更让人“看好”。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旅游总接待人次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旅游总接待人次增长了66.38万人次,增长率为43.01%;2023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09亿元,增长率为7.51%,文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在亮眼的成绩背后,是天全县以“一片一廊四核心”打造全域旅游的精准定位,让“软硬件”实现了全方位提升。
“下一步,天全县还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锚定全市‘重整文旅雄风,重塑文旅形象’总体目标,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川藏铁路建设、全省文旅融合大发展等契机,奋力推进全县文旅产业提质增效、重点突破,探索打造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天全样板。”天全县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经济网记者 程强)
(除署名图片外,均由天全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