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教育 >新闻详情

助力乡村振兴 川大师生赴乐至县中和场镇开展课程调研

2023-10-23 14:07:19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

10月20日—22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龚勤林教授、曾武佳副教授、余川江副研究员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邓睦军助理研究员带领《城乡融合发展与绿色创新实践》课程组学生一行30余人,前往资阳市乐至县中和场镇开展以“城乡融合”“农业生态产品价值”与“农村金融”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调研。

10月20日下午,龚勤林教授带领课程组师生一行抵达乐至县中和场镇两河村,与中和场镇镇长刘海强、镇人大主席毛永、中和场镇两河村党总支书记谢勇及当地干部群众,共同举行“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刘海强致辞热烈欢迎川大师生的到来。龚勤林教授介绍了在中和场镇设立实践基地的背景与意义,并向中和场镇授牌。

把课堂搬到乡村一线。授牌仪式后,课程组老师与课程实践导师中和场镇刘海强共同为课程组30余名学生在现场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龚勤林老师首先讲授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梦想—现实—实践城乡协调发展路径;刘海强和曾武佳分别对“自然农法+”在四川省乐至县中和场镇狮子桥村和浙江松阳县的实践案例进行介绍,表示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提升了参与农民收入与土地利用率,并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余川江老师介绍入户访谈调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现场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农产品生态价值发现与转化和乡村振兴的理解。

调研中,同学们分组对中和场镇村干部进行了访谈。当地干部表示,中和场镇一直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自然农法+”切实提升了参与农户的收入水平。全镇现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还存在资金缺乏、农户思想认识不够深入、销路不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拓宽生态农产品的销路,构建城乡合作互动平台,引入外部投资、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互动以及完善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水平。

课程组同学对当地村干部进行访谈

调研中,课程组师生走进实施“自然农法+”项目的实验组中和场镇狮子桥村里,入户走访“自然农法+”项目参与农户的基本情况。路上,龚勤林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践地的地理位置、区情特征与人文背景。访谈时,农户们热情地表示:通过参与“自然农法+”项目,自身的收入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日子逐步好起来了。同时,课程组又前往未施行“自然农法+”项目的对照组中和场镇白鹤村,进行入户调研,采集农户基本情况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此外,师生们就调研情况以及心得体会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总结调研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所发现的乡村发展困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调研中,课程组进行了相应的生态农户的补充调研,调研作为村集体经济载体的中和场镇魔芋种植基地,切实感受到中和场镇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的艰辛努力与取得的积极成果。

对农户进行访谈

《城乡融合发展与绿色创新实践》课程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植根祖国大地,主动适应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和规范分析技能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本次实践调研活动,把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乡镇、走进乡村、走近农户,实地调研基层现状,发挥专业优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升了师生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勇担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融媒产业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