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丹巴,是“大渡河第一城”。大金川、革什扎河、牦牛河、小金川、大渡河5条河流,以丹巴县城为圆心,呈“漩涡状旋钮构造”,梅花状向四周散开,5条河,5个峡谷,处处是美景。
丹巴,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拥有“古碉·藏寨·美人谷”三张响亮的名片,以及独特灿烂的嘉绒文化、东女文化、西夏文化,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探寻。
10月26日-27日,2023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期间,丹巴县委、县政府携手四川经济日报社开展“全国知名作家丹巴行”主题采风活动。来自全国的知名作家走进丹巴县,感受丹巴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魅力,寻访“最美乡村”背后的文化力量,创作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让“中国最美乡村——丹巴美人谷”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从巴底邛山、甲居藏寨、中路藏寨到梭坡古碉群,作家们将足迹刻印在高山峡谷间,从地方主政者、选美大赛参与者、民宿老板到当地村民,作家们在对话中触摸“鲜活”的文化血脉。
作家们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路探寻,思想的光辉与秋日暖阳相互映照,在层林尽染、云雾缭绕、似梦如画的河谷两岸闪耀。行程中,记者对部分作家进行了访谈,留存了名家眼中丹巴文化印象的一个个生动的片断。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凸凹:
“美”生万物 保护“山美水美人美心美物美”生态圈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凸凹在甲居藏寨接受记者采访
如果说美有名字,这个名字就叫丹巴。如果说丹巴的美有个母亲,这位母亲就是道。《道德经》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道生了美,美生了江河和美人,江河和美人生了文旅经济,文旅经济生了丹巴的万物。
只有丹巴的五条狭谷一一狭谷的峭峻清骨和狭谷的蜿蜒清水,才放得下丹巴美人的美。只有丹巴美人的美,才带得出丹巴的美。
丹巴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我曾写了一本书《民族花灿》专门写四川的少数民族,写到藏族生活的地区,对丹巴进行了文化考证,那时就感觉丹巴是“美的诞生之地”。
这次参加主题采风活动来到丹巴,就像是渔夫来到桃花源,穿过几十个隧道眼前豁然开朗,比想象的还要美。并且,外形的美和内心的美相得益彰,我看见这里的人眼睛充满善意,脸上是天然的微笑,对待宾客也非常和善。
巴底邛山风景如画,前来参加2023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的游客、居民众多
这次来恰逢2023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选美大赛,深山幽谷中突然出现如云的美人,不得不让人震撼,在丹巴美人谷这个“美女原乡”依然有这么多美人让人欣慰,我在车上问一个女孩,她就是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工作,说明这里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仍然能吸引年轻人建设家乡。
这里不仅山美水美,河谷两岸(五条沟)的苹果、梨、花椒、李子、土豆、玉米、药材、牛羊、服饰、女红等也很美。还有他们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比如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巴底土司官寨,展现了当初这些嘉绒藏族工匠们手艺的高超,还有嘉绒藏族对民族、历史的认可感,对文化的根的自信感。
“美”可以生万物。依靠“丹巴美人谷”这块独有、不可复制、令人无限向往的地城特色金字招牌,丹巴县力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群众致富阳光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丹巴县未来的发展就是要保护好“山美水美人美心美物美”的良性生态圈,让“美”生生不息,滋养这片土地和人民。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敏/文 乔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