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全国知名作家丹巴行·访谈④|宋波:保留文化本色、挖掘资源特色 打造有深度的文旅产业链

2023-10-29 17:44:31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甘雨竹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丹巴,是“大渡河第一城”。大金川、革什扎河、牦牛河、小金川、大渡河5条河流,以丹巴县城为圆心,呈“漩涡状旋钮构造”,梅花状向四周散开,5条河,5个峡谷,处处是美景。

丹巴,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拥有“古碉·藏寨·美人谷”三张响亮的名片,以及独特灿烂的嘉绒文化、东女文化、西夏文化,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探寻。

10月26日-27日,2023中国四川嘉绒藏族风情节期间,丹巴县委、县政府携手四川经济日报社开展“全国知名作家丹巴行”主题采风活动。来自全国的知名作家走进丹巴县,感受丹巴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魅力,寻访“最美乡村”背后的文化力量,创作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让“中国最美乡村——丹巴美人谷”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从巴底邛山、甲居藏寨、中路藏寨到梭坡古碉群,作家们将足迹刻印在高山峡谷间,从地方主政者、选美大赛参与者、民宿老板到当地村民,作家们在对话中触摸“鲜活”的文化血脉。

作家们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路探寻,思想的光辉与秋日暖阳相互映照,在层林尽染、云雾缭绕、似梦如画的河谷两岸闪耀。行程中,记者对部分作家进行了访谈,留存了名家眼中丹巴文化印象的一个个生动的片断。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监事长宋波

保留文化本色、挖掘资源特色  打造有深度的文旅产业链

IMG_7580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监事长宋波在甲居藏寨接受记者采访

丹巴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既是典型的西部山区,又是四川涉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川西高原最早开发乡村田园式文化旅游的地区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当踏入丹巴,我便深深被这片土地上的景色和文化所吸引。
      我看到的丹巴,并不是一个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旅游胜地,而是一个还保留着原生态、纯净本色的地方。甲居藏寨的宁静、大渡河水的奔腾、横断山脉的巍峨,都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原始魅力。

但如今,游客看重的不再是简单的风景,而是致于追寻一个地方最真实、最原始、未被人为雕刻的美。落实到地方经济发展,单纯的自然风光也不足以支撑起一条完整的文旅产业链,没有文化和历史的背景,旅游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也会丧失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丹巴是川西旅游环线和环贡嘎旅游线上的重要承接点,有以墨尔多山、党岭、莫斯卡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也有古碉群、藏寨民居、土司官寨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美誉度和吸引力。要建设和发展文旅产业,就必须要将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良好结合。


 极具民族风情的甲居藏寨重叠交错坐落在山谷之中

在我看来,丹巴在着眼旅游产业开发时,必须要深入挖掘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故事。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无法复制的,它给予游客不仅仅是眼前的一片风景,更是传递出的文化和情感,让游客能拥抱本地、深度交融。这种深度旅行,不仅能让游客的体验感甚佳,更能为地方带来持续和稳定的旅游收益,而非季节性的短暂“繁荣”。因此,打造有深度的文旅产业链需要在好的自然风光基础上,推动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深度融合。 

挖掘丹巴特色不是简单的文旅搭台,而是应该将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有机组合,让身临其境者对这片五彩缤纷的土地、在这里生活的纯朴率真的人群,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喜欢,对精神生活有一种真实的触动,对在这里的生活体验产生灵动,碰撞出火花。不可复制的丹巴特色,“特”已突出,接下来更要对其做好维护和提升,同时还要保持新鲜度和多样化,正所谓“新入者尝鲜,已来者怀旧。”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露萍/文 乔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