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探寻岷江·名家谈|蒋蓝:自然之水和人文之水的交融是川酒最大的秘密

蒋蓝.jpg

滔滔岷江水从高山峡谷奔涌而出,时而汹涌,时而平缓。亦如岷江水酿出的酒,火辣中带着温柔,劲爆中带着豪爽,豪迈中带着坚韧。

10月22日,站在都江堰鱼嘴旁,面对着白浪滔滔的飞沙堰,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成都传》作者蒋蓝就水与城市、水与川酒的关系向记者娓娓道来。

在《成都传》这部跨越4000多年时间维度的作品里,涉及到了都江堰,更涉及到岷江。“天府之国水旱从人的格局与岷江、与都江堰密不可分。”蒋蓝表示,都江堰把滔滔东泄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灌溉成都平原,灌溉全川,哺育出成都、眉山、乐山、宜宾等伟大的沿江城市,也哺育了浓香醇美的川酒。

“我们都知道,川酒特别有名,无论是五粮液,还是泸州老窖,还是成都的文君酒,在历史上有非常高的地位。”蒋蓝说,这除了四川人的智慧以外,最大的一个原因与四川这一方水土有关系,还与岷江的水有重大关系。

蒋蓝认为,中国最好的白酒都产生在200米至500米的低海拔地区,川酒之所以好,五粮液之所以好,是四川合适的海拔加上岷江水的加持,再加上四川聪明的酿酒工匠,这才哺育出四川千年不衰的川酒文化。

蒋蓝表示,西汉时巴蜀地区除酿酒作坊外,已有了与之配套的出卖酒的商铺和小店。闻名遐迩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文君当垆”的千古佳话,即发生在这一时期。此时巴蜀地区的名酒也已纷纷涌现,在众多的典籍和文人作品中都有记录,流行于巴蜀地区的甘酒,蜀郡的清醇酒、酴糜酒、郫筒酒和巴郡的清酒、旨酒等,品种繁多,声名远播。到了唐代,四川酿酒空前发展。张籍的《成都曲》中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甲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可见当时的成都酒多、酒家多、酒客多。但更重要的是酒的质量大有提高。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提到的“剑南之烧春”、成都的“生春酒”都是向朝廷进贡的贡品。而川南泸州、宜宾的白酒,也已经粉墨登场,即将打开一个全新的蜀酒世界。

谈及水文化、城市文化与酒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蒋蓝认为,三者关系不能分开讲。因为有水才有伟大的城市,才有我们的文化,才有我们的酒。在这样的一个谱系里,要看到四川得天独厚的气质,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让四川岷江流域具有包容性,自然之水和人文之水在这里交融,这就是川酒飘香最大的秘密。

(四川经济网记者  苏俊/文  乔薇/图  甘雨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