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什邡经开区:人才兴引领产业强 高水平打造人才工作先行区

2023-11-08 15:04:2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帮助区内企业解决发展技术瓶颈问题34项, 主持实施各级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

区内10余家企业先后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今年8月,什邡经开区在全省14个园区中脱颖而出,成功创建第四批四川省高端人才产业园……

这是近年来,什邡经开区交出的高端人才工作亮眼成绩单。

缘何摘得“高端人才产业园”桂冠?

近年来,什邡市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完善人才发展全链条,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动能,以招才引智为主线,以人才平台发展建设为抓手,以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为支点,高水平打造人才工作先行区,点燃什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形成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奔流涌动的生动局面。

揽聚高层次人才  构筑高端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什邡经开区的四川亭江新材料的产品库房内,一袋袋复鞣剂、加脂剂等产品码放整齐,工人们正包装、装箱。这批产品将在近日运送至广东,通过港口运输至东南亚各地,用到海外皮化行业中。

亭江新材料财务经理虞一平介绍,作为全国皮化行业的龙头企业,亭江新材料坚持自主研发,不断与国内外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的科研单位和大学加强合作。同时,该企业也是全国皮革化学品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和部分制革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和修订单位,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多个项目研究,对推动全国皮化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虞一平表示,10年间,亭江新材料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加大技术创新,强化产品升级,研发出的防水剂、无铬鞣剂等多项产品均走在行业前端,受到越南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睐。

近年来,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石碧院士“无盐不浸酸无铬鞣剂TWT”项目正在四川亭江新材料转化实施。

该项目成果的成功运用,在我国制革行业属首创,为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和用低成本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制革过程中的铬污染,促进产业生存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制定并实施了企业标准1项。

亭江新材料副总经理黄良莹介绍说,公司在广东顺德、四川大学、什邡三地均设有研发机构,分别承担近期新产品及应用技术、前沿新产品以及现有产品改进的研发。在无铬鞣制材料和配套应用技术处于国际先进,防水材料国内领先。

目前,企业已经拥有成熟的生产研发体系,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能够更好同共建国家通过产能合作、原材料贸易等方式,为其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

这只是什邡经开区打造人才新高地的缩影。

什邡经开区积极牵头组织高校科技合作,围绕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深度融合。目前,区内10余家企业先后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近年来,什邡经开区充分利用经开区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实现区域的创新要素流动和聚集,不断引进院士(专家)及团队,打造人才新高地。借助院士(专家)及团队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延揽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力度,提升经开区整体创新实力。

目前,经开区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重点围绕什邡经开区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需求,新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5名、创新团队3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帮助区内企业解决发展技术瓶颈问题34项,主持实施各级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

打造新生态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

在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什邡市经开区正以人才为链接点,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圈”,多维度打造符合地方产业特色、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发展新阵地。

位于什邡经开区的“头雁”企业——四川科新机电,核心技术人员实力领先,均为行业内知名人物,在化工机械设备领域有着15年以上的行业研究与实践经验。

该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强凯,曾任原化工部化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参加过国家压力容器行业标准的讨论、制订和审查,具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设计的审批资格,在化工设备行业从业超过30年。

“核心技术人员的坐镇,是科新机电业绩稳定发展的压舱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22年底,科新机电拥有核级焊工、焊接操作工33人;研发、技术工艺方面拥有中、高级工程师100余人;关键工序铆焊技能人才400余人,技术人才数量行业领先。同时,该公司研发人员在总人员中占比保持高位。2022年,拥有研发人员216人,人数同比增长3.85%。

什邡经开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动融入成渝双城“人才圈”、加强成德眉资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工作。

建立“地、校、企”联动人才培训机制,支持引导科新机电、洪熙包装、亭江新材料等企业采取“企业+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等模式,强化企业人才培养。同时,采取动态管理模式,推进人才队伍形成梯级分布格局,连续开展头雁企业家、市领导慰问专家人才、章洛菁英卡高层次人才推荐工作,园区优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搭建平台建设  点燃才智奔涌新“引擎”

10月19日,2023什邡市通航产业发展讲坛暨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如期举行。活动现场,什邡市与南昌航空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 “南昌航空大学什邡研究院”在什邡经开区揭牌。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攻关、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赛事活动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据悉,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推动什邡经开区产业、政策、平台优势与学校科技、人才、智力优势紧密结合,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这只是什邡经开区强化载体建设、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什邡经开区以引促联提升企业科技实力,为科技骨干人才提供发展“舞台”,共建了“德阳市(什邡市)深圳科创协同中心”“西南无人机适航审定联合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创新平台。其中,德阳市(什邡市)深圳科创协同中心平台为10家企业提供产才对接10次,促成项目合作3项,涉及资金246.57万元。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实力日益强劲。目前,什邡经开区现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工业设计中心2家,科研人员3000余人,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166件。

才聚经开,智助发展。人才力量正点燃什邡经开区发展的新“引擎”。

什邡经开区正紧紧围绕“千亿园区”战略定位,计划5年内投入研发经费10亿元,集中力量抓紧“五新一基地”建设。

有了人才智力技术的加持,未来几年,什邡经开区将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轨道交通、食品饮料、医药保健、新型化工、绿色建材和节能环保等多个重点产业发展集群,形成工业产业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重达2.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55%。

什邡经开区,一座产城一体的创新、生态、功能齐全的工业新城正在崛起。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张恭浩楠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