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洪雅瓦屋山镇:农文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11-09 16:15:4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易陟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

近年来,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发挥生态优势、突出旅游特色,以点带线、串线成面,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村庄基础大改善、面貌大变样,带动群众收入大提升、精神大提振,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

11月7日,走进瓦屋山镇复兴村,乡间道路畅通无阻,美丽庭院错落有致,村民家门口的小菜园里,豌豆尖、白菜等应季蔬菜长势喜人。青山绿水间,游客三五结伴、闲庭信步、沏茶赏景,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慢时光。

复兴村茶山 杨晓川  摄.jpg

复兴村茶山(杨晓川 摄)

“来复兴村的不少游客都喜欢在村里住宿,推开窗户,山水美景尽收眼底;走出民宿,田园风光皆在眼前。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许多村民开始将目光瞄向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领域。”瓦屋山镇复兴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尹成静说,这些以农家乐、民宿为代表的文旅产业也带动了超市、餐饮等多个业态,几乎全村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2007年,复兴村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2022年,复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0元。

秀美山水为村子带来了“流量”,复兴村抓住机遇,依托独具特色的羌风楚韵文化,常态化组织开展青羌文艺表演、红色电影观看等活动,让游客不仅住得舒心,耍得更开心。此外,该村还种植了约350亩有机茶,茶园采用“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与旅游相结合,开发观光农业等农旅融合发展项目,不断壮大茶园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种类齐全的配套设施,让前来游客纷纷留下过夜。据统计,2023年7月—9月避暑游旺季,复兴村日接待游客达2000人,其中有不少游客选择长期避暑。

身着羌族服饰的雅女为游客献茶 蒲训训 摄 (1).jpg

身着羌族服饰的雅女为游客献茶(蒲训训 摄)

“每到节假日,游客特别多,一中午桌子要翻几次台。”复兴村观云楼农家乐老板王成勇说。村里像他这样的农家乐、民宿还有70家,不少村民因此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不仅有不错的收入,还不耽误接孩子、干农活儿。“留量”也变成了“经济流量”。

“复兴村的变化也是瓦屋山镇的变化。”瓦屋山镇党委书记张艳明说,这几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瓦屋山镇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走向了快速发展阶段。

瓦屋山镇地处洪雅县西南部,距县城120公里,前些年,交通的不便限制了该镇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要振兴必夯基,路畅通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而瓦屋山镇旅游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交通的有力支撑。

瓦屋山快速通道 罗杰摄2.jpg

瓦屋山快速通道(罗杰 摄)

2013年10月,乐雅高速洪雅段建成通车;2014年11月,遂洪高速洪雅段建成通车。随着两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洪雅进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2021年5月,洪雅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建成通车,串联起柳江古镇、七里坪热门景点。2023年4月,瓦屋山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洪雅城区至瓦屋山场镇行车时间缩短至45分钟,成都到瓦屋山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西环线与瓦屋山快速通道,一路繁花美景,四季常青,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无疑成为了瓦屋山镇的致富路、幸福路。

“以前上瓦屋山的路弯弯绕绕,进出都不方便,现在的路又宽又顺畅,除了各种长假,周末过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就在家门口开了个中餐馆,人多的时候一天都能卖一万多块钱呢,这日子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瓦屋山镇村民高万利提起现在的生活感慨地说。这就是瓦屋山镇村民眼中的乡村振兴——有房住、路通畅、能挣钱、环境好、样样都好。

复兴村村落 罗杰 摄.jpg

复兴村村落(罗杰 摄)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瓦屋山、自新村的蜀山古村、龙圣村半山有机农庄、王坪水上乐园、新晋网红打卡点燕子岩瀑布等旅游景点的兴起,把“一半诗意一半烟火”变为现实,瓦屋山镇一幅幅静谧的山水美景、游人的笑语欢腾跃然纸上,村民幸福生活、安居乐业景象浮于眼前。今年9月,瓦屋山镇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镇”。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但生活在山水间的人,靠着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过上了更美好的生活。

“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农家乐662家,精品民宿30家,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2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2亿元。2023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6.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32万元。”张艳明表示,接下来,瓦屋山镇将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农旅融合”理念,把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周宇琴 四川经济网记者 常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