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年来,剑阁县坚持“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探索推出“3个3”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模式,即:“突出三项融合”“做实三张清单”“做优三大项目”,全覆盖、高质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长效、纵深发展。
突出“三项融合”,推动文明实践一体化调度
共建、共享,打造互通快捷、定位准确、作用力强的文明实践多元融合平台。
推动资源深度融合。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入100余万元,对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影视文化中心进行整合,实现文明+文化+融媒资源共享。创建“学习强国”“剑阁融媒”“自媒剪辑”悦享空间,开发“文明实践”网络资讯平台,群众既可以方便的查询文明实践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寻求帮助。
推动阵地全面融合。整合构建雄关大讲堂、非遗传承馆等5000余平方米文明实践主阵地,将文化馆、图书馆、李榕纪念馆等10余个场所纳入主阵地架构,打造城区“一坝一点”、县域“一镇两点”示范点位77个、行业点位5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基地1个,实现所、站、点全覆盖综合体,构建“15分钟服务圈”,织牢文明实践网。
推动服务联动融合。建强线下志愿服务队伍,其中,县上建立18支专业队伍;乡镇建立29支大队、364支中队和若干分队,开展理论宣讲近4000场次、文化文艺活动2000场次、志愿服务3500场次。做优线上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文明实践”平台,建立线上志愿服务队伍422支,注册志愿者6896人,收集“百姓心愿”532件,接单、派单495件,满意率达95%。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近三年向优秀志愿者兑换积分2万余元。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造儿童微学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5场次。
学生在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做实“三张清单”,推动文明实践精准化服务
建好、创新、用活三张清单,让文明实践服务针对性更强、主题更突出。
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党组织书记在文明实践工作中的协调指导、资源统筹、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职责,确保文明实践有人抓、能落实。
重大项目清单。建立中心、所、站重点项目月调度清单,月初发布计划,月中开展指导,月末检验评估,每月创新开展活动8次以上,确保服务群众精准化、有成效。
考核评估清单。围绕文明实践工作目标,明确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7个方面要求,强化过程考核,形成结果清单,确保文明实践工作基础实、成果亮。
开展“空瓶置换绿色行动”教育实践活动
做优“三大项目“,推动文明实践品牌化发展
共育、赋能、引领做优文明实践项目,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精神力量。
拓展“雍怀养傩傩戏”理论宣讲文明实践项目。培育吸纳知客、乡贤、民间艺人40余人,把山歌、快板、白龙花灯等文艺表演方式拓展进“雍怀养傩傩戏”知客宣讲队伍。2022年以来,深入乡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50余场次,延伸制作宣讲短视频12件,《傩傩颂党恩》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点击量超百万。
推进“文明牵手·云端致富”文明实践项目。以双旗村为创想中心,全域打造“田园综合体+农创集市+电商直播”三产融合发展模式。2021年以来,开展电商文明实践24场次;2022年,剑门关土鸡等土特产电商销售5亿余元,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深化“大蜀道·蜀小兵”志愿服务项目。成立1000余人的“大蜀道·蜀小兵”志愿服务队,在剑门关景区,下寺、剑门关、汉阳等乡镇设立8支分队,主要开展文明旅游、古树名木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严格执行志愿服务要求,不侵害志愿服务对象个人隐私,不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2023年,800余名志愿者参加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服务游客10万余人次。志愿者协助重新规范古树标牌6800余株,排查濒危古树495株,保护古树名木7000余株。目前,剑阁县共培育有7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方特色项目品牌。
(何文飞 张萍 四川经济网记者 侯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