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年来,宜宾市长宁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苦干实干、赶超进位,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连续6年荣获省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好”的等次,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各1个,走出了一条接力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长宁乡村公路
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11月23日,走进“天府旅游名村”竹海镇永江村,淯江从村子旁边缓缓流过,显得安静而美丽,曲径通幽的竹林,以竹荪为灵感设计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竹产业研究院、传统生活美学馆、在一书院、半步生态有机餐厅、稻香休闲区等场所,让人感受到诗和远方就在长宁。
“下次还要来玩,这里的竹文化很特别。”来自云南的游客胡大奎表示,长宁把竹文化、竹风光融入乡村旅游后,更凸显出品质和文化内涵,让人印象深刻。
永江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是蜀南竹海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河水碧绿、翠竹环绕,有着良好自然生态条件。依托蜀南竹海得天独厚的竹生态环境及竹文化资源,永江村将生态农业与文旅商贸融合,经过打造后,永江村既有乡村的形态和田园生活的环境,又具有现代化生活的便利性。蜀南竹海与永江村融合发展,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走上了景村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
“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此助推全村的全面振兴,正是永江村的目标。”据悉,接下来,永江村将会开发更多的体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永江新村
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搬运、称重、计算、收钱……日前,在长宁县梅白镇红高粱收购点,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派“高粱红了,农民笑了”的丰收景象。
“今天又卖了红高粱2530斤,收入10626元。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很大,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大部分人都买了小汽车,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像漫天遍野的红高粱,越过越红火。”龙门村种植户杨三说。
近年来,长宁县依托竹、鱼、高粱等特色产业,从粗放、分散到规模化抱团发展,再到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深度不断拓展,一二三产业全面开花,县域资源变“黄金”,农民腰包鼓起来了,“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高粱基地
“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扫码、选取凉糕口味、在线支付下单……在葡萄井凉糕店,游客坐在餐桌前用数字点餐系统点了凉糕后,服务员很快就送上游客所点的凉糕,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店铺老板刘峻宏表示,他们去年购买了一套数字点餐系统后,极大地提升了店铺收银和点餐的效率,为店铺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还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减少了游客品尝葡萄井凉糕等长宁特色美食的等待时间。
据了解,2022年,长宁县申报成为四川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之一,是宜宾市唯一的省级试点县。近年来,长宁县在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长宁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教育信息化平台”入选四川省第二批数字乡村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智慧执法”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荣获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数字化助力长宁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功创建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游客在葡萄井边品尝凉糕
接续努力推进乡村振兴
如今的长宁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乡风和、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栋栋乡村民居错落有致、干净平整的公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青山绿水环抱良田沃土……碧水环绕、满目翠绿,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幸福景象。
长宁县委有关领导表示,将以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高位谋划、高质量推动长宁县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继续做大做强竹、粮、生猪、肉牛、水产农业产业,力争将长江上游名特优水产种业园区、梅白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为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4年计划完成粮食种植面积5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22万吨以上,加快推进2023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省级鱼米之乡项目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贡献“三农”力量。
(宋成均 四川经济网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
(图片由中共长宁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