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专题 > 大江之韵——岷江行 > 岷江韵 >新闻详情

【岷江韵】周闻道丨岷江,你在寻找谁

2023-11-25 10:37:49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黄晓庆校对:朱珠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总认为,岷江一直在寻找,找得上天入地,精疲力竭。不然,它怎么总是一副寻找的样子呢。无论在高山上的激情而进,还是在平原上的匍匐而行,或化作云雾飞雪,在空中飘动,或浸入地心,化作涌泉,它都紧贴大地和地上的路,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就像儿时母亲带着我们寻找丢失的鞋子,或打着火把,带我们回家时的样子。

但是,岷江究竟在寻找什么?于我,一直是个谜。

宜宾三江景色 (4)

宜宾三江汇流景色

谜一样的岷江,就这样以寻找的姿势,在大地上行走,在我的心中行走,并与在天空中行走的日月星辰互相辉映,互相鼓励与安慰,寻找世间的永恒。岷江流经哪里,她怀着洁净执念的心,就会沉浸于那里的土地。于是,就形成了一江两形:一条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在地面上流淌的岷江,一条是看不见摸不着,在地下流淌的岷江。浸入地下的目的,不是逃避世俗的浊气,而是为了涤尽铅华,去参加一场绝世的盛典——一个家族的团圆。就像虔诚的宗教徒,在礼拜前,需要洁净己身一样。

终于,我在岷江的终点,也就是岷江与金沙江交汇成长江的地方——宜宾,找到了地下流淌的岷江,也找到了谜底。

这是后来的事。

在此之前,岷江一直在寻找,以水的方式。

岷江的选择是智慧的,只有水,才承担得了这个寻找的重任。水刚柔相济,可生万物。刚时,万钧勇力,可敌高山巨崖,颠覆巨轮;柔时,似山岚云漫,随物赋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天下,诠释了水的全部秉性。水包容、亲近、博爱,润泽土地,让大地上的万物生长,包括动物、植物和一切参与生成的物质,也包括了人类赖以为生的水稻、高粱、玉米、糯米和小麦。

当想到五粮的时候,我的心里闪过一道光,不知道来自岷江,还是其它地方,或就是我的心里。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IMGP3686

五粮与好水酿就美酒

我觉得,岷江与五粮,本来就是有缘的。

有缘就会相遇。就像我们偶然出门,在某个场合,偶然遇见一些人和事,这就是缘分。于是,水稻、高粱、玉米、糯米、小麦等五粮,在它们各自生命流程的某个时空节点,与坚守在西蜀的岷江相遇。一见如故。冥冥之中,岷江有一种感觉,千万年来的莫名寻找有了结果,仿佛一下实现了多年来的心中夙愿。

以五粮中的水稻为例。

水稻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了主食,占世界总卡路里(食物热量)摄入量的20%,它漂洋过海,足迹遍布地球上除南极洲以外的几乎所有地方。大约6000年前,水稻与华夏儿女相遇,然后就一直与我们相依相存。不要小看了湖南省道县的岩窑洞玉蝉岩洞中找到的四粒大米,那可是如今发现的我们中国人驯化水稻的最早证据。其实,我不喜欢驯化这个词。人类在与水稻的相遇相处中,在食用大米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进化,包括利用最早的具有粳稻和苜蓿特征的大米、糯米酿酒,也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不管浇愁还是解愁,酒都成了人类的朋友。

五粮液专用粮基地 (南溪仙临) (2) - 副本

五粮液专用粮基地

同样,高粱、玉米、糯米、小麦,都有一部与水稻相似的漂流史。各有各的际遇,各有各的风华,但最终,五粮在岷江边风云际会,成了一家人,并把性格化成了香醇。

在这里,河床深处仍在寻找的江水,似乎隐隐约约听见一些呼唤的声音,穿过波涛汹涌的地面江流和几十米深的河床沙石,从地上传来。江水用劲钻出,借助于深水泵的抽力。就这样,一个亘古的寻找,终于有了答案。当我知道寻找结果的时候,已经是千年以后的事。岷江依然,后浪推前浪,推走了岁月沧桑,但推不走自己与五粮的故事。

97-4│稻香-五粮液乡村振兴2

稻香

在这个家中,水是酒的载体,又是五粮发酵、酿造、窖藏中的重要介质和元素。酒离不开水,美酒离不开美水;而酒又给水赋魂,让水拥有了更多的人文意义。而千百年来满世界的漂泊,经过的各种各样风雨洗礼,让阅历丰富的五粮就像食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成就了各自的质地,都有独自的骄傲。比如,高粱的“五符之精百谷之长”,糯米的香糯润滑、粘滞柔韧,玉米和小麦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好像都是专门为酒而生的。高粱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香,糯米产酒纯甜味浓,小麦产酒曲香悠长,玉米产酒喷香尾甜。

当然,专门为酒准备的,还有水。道理很简单,美酒离不开好水。

环保生态湿地公园

五粮液环保生态湿地和岷江

提到水,不能不想到川,一个重叠的河流象形。这是上苍的恩赐。四川因四条大河(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而得名。有人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但谁又能确认,即便由所谓的川峡四路简称而来的“四川”,一定脱离得了与水的关系?

也许,岷江的水,本来就是为美酒而生的。

岷江之水的美,是从源头带来的。岷江的两个主要源头——东源的弓杠岭海拔3727米,西源的朗架岭海拔4610米,水都源自冰川融雪。这种冰川水,不仅人体所需的锶、钙、钠、镁、偏硅酸等元素含量很丰富,而且有害的甲醛、杂醇等元素含量又很低。把这样的好水,安排来与岷江流域丰富的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结缘,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兑现,融合为酒,只有天意才能解释。从好水到五粮,所有酿造好酒的元素,宜宾都占齐了。

66-17│标题:《红红 的高粱堆成山》+20220811拍摄于宜宾南溪区仙临镇

红粮收获

四川出好酒,天下尽知,众味竞芳,精华在宜宾。

但万变不离其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酿一方酒。只要你走进五粮液的前世今生,抓住其酿造元素,就抓住了历史脉络,就不难发现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独特的个性。何况,川酒的水,来自“川”,基因不同,在共同的酒神精神中,又拥有了自己的个性。比如,当弓杠岭和朗架岭两大山岭之中的两眼清流流下高山,流出峻岭,汇成浩浩荡荡的岷江。然后,与宜宾人的智慧和“五粮”精华结合,就酿出了浓香四溢、余味悠长的和美五粮液。

俗话说,酒性看人性;反过来说,人性也看酒性。酿造川蜀美酒,其实酿造的是一种川蜀精神。因此,我常常把酒与人联系在一起,希望从人的秉性中去寻找酒的品质;或从酒的精神中去寻找人的人文精神。由此,我惊奇地发现:水的性格,就是酒的性格,人的性格。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不是工具,是一种存在方式。于是,我翻开《辞海》,看见这样的解释:“所谓酒,就是用高粱、米、大麦等酿成的饮料”。在仓颉造字中,象形的“酒”,蕴含了酒从水到火的演变过程和本真意义。比如,甲骨文中的酒,是一汪荡漾碧水护着的酒瓶;小篆骨刻文中的酒,左边是一团火,右边是一个坛,装了半坛酒。也许,人们意识到酒不是一般的水,而是带着火可以燃烧的水。当水与火结合,成为酒,在水的既有秉性中,又赋予了水的温度和烈度,酒就超越了水,成为一种精神——尼采式的酒神精神。在尼采之前,黑格尔已经用酒神中的激情崇拜,来表达艺术发展的一种审美状态,显然超越了水。

9取酒(量质摘酒) (2)

量质摘酒

离不开水,超越了水的酒,成了一种川人的生活方式。《周礼·天官·酒正》中的“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即有事而饮,无事也饮,祭祀饮之,在川中尤为明显。就像《晋书.孟嘉传》记载的那样:“嘉好酣饮,愈多不乱”,并多得“酒中趣尔”。这一饮,就饮出了坦荡、耿直、豪放、真诚,就有了陆龟《自遣诗》中所称的“酒龙”。事实上,这样的“酒龙”,在巴蜀饮客中随处可见。饮到高兴处,尽显真性情,早已把《论语.子罕》“不为酒困”的告诫抛到了九霄云外。更像李商隐《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中的“新秋仍酒困,幽兴暂江乡”。再进之,兴之所至,酒酣心明白,酒醒后一切如故。于是有了“不与川人举杯对,枉向人间号酒龙”。

岷江到宜宾处,一半平缓,一半湍急。湍急的一半,带着天然的雄浑与强劲的力量。正如几行顺着嘴角奔流的酒,彰显了饮客的豪爽。川军抗日将领刘湘,在给奔赴抗日前线的将士壮行时,双手敬起一碗川酒,掷地有声说:四川男儿,要有男人血性。敌军一日不败退,川军一日不还乡!我相信,李清照在高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是豪迈的,不是那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柔弱女子。我怀疑,一代女词人性格的偶然改变也与酒有关。君不见,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四川眉山苏轼的学生。爱喝酒的苏轼难道没有影响其学生?说不定李格非案头,就曾放了一壶苏轼送的酒哩!

五粮液是最懂岷江的,所以把它变成了酒。或者说,岷江是最懂五粮液的,因为懂,才诞育了传世佳酿——五粮液。

2023年11月

【作家简介

周闻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委员,《在场》杂志主编。


(本文配图来源:五粮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