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达州通川区:总投资1097万元 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别看我80多岁了,只要放起音乐,我就还能跳。以前在滨河路跳广场舞,现在家门口有场地,锻炼就方便多了。”近日,达州市通川区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凤北街道社区张家坝养老服务综合体投用,伍福秀等一批老人率先“尝鲜”,在养老服务综合体内舞蹈老师带领下,随音乐舞动。

去年起,达州通川区投资1097万元,在城区打造多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今年,通川区充分利用家庭医生、公益志愿、社区医院等资源,为辖区老人提供住养、康复、护理等多层次和专业化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

社区老人就近享养老服务更便利

近日,记者走进通川区凤北街道社区张家坝养老服务综合体看到,亮堂的大厅左侧是休闲娱乐区,右侧是医疗康养区。据了解,自该综合体投用以来,每天都有十余名老人相聚于此,打牌、下棋、摆龙门阵,现场氛围十分热闹。

通川区凤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据悉,该社区居住着5万多人,老年人占了20%以上,社区老人对就近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张家坝养老服务综合体的落地,为辖区老人就近享受养老服务提供了便利。“综合体内老人休闲娱乐服务建设较完善,设置有4间照护间,共有11张床位,且有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入驻。”凤北街道张家坝社区党委书记张三军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搜集整合社区内老人的相关数据,开展社区老人线上服务,打造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除日托、全托、助餐、基本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养老服务外,还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如书画棋艺室、老年教育室、休闲阅读室等,满足老人不同需求。

像这类可针对老人特点提供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在通川区共有6个。自去年起,通川区向上争取1097万元财政资金,启动了东城街道文江祠社区、西城街道石岭社区、凤西街道新锦社区、凤北街道张家坝社区等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张家坝社区、石岭社区、文江祠社区、新锦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已建成。

用好闲置国有资产建全社区养老设施

数据显示,通川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7139人,占18.46%,属典型的老年型县级区。如何让社区老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乐享生活?

通川区东城街道文江祠社区率先尝试,将社区养老的重点举措落在用好闲置资产上,重新规划设计并打造了社区老人共享食堂,让老人在这里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耍得安逸、活得舒畅。

文江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设施设备齐全

据了解,文江祠社区居住的3000多户10000多居民中,老人占比达到30%左右,该社区主要利用闲置的国有资产,打造共享食堂,这里环境干净卫生,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仅需10元就可享用4菜1汤的特惠午餐。“这里吃饭安逸,我每天中午都在这里吃,饭菜都好,营养均衡。”83岁的刘婆婆笑着告诉记者。

通川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夏川介绍,通川区委、区政府将辖区内的闲置办公用房(资产)调借给社区,作为针对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公益性场地建设。其中,凤西街道蒲家嘴社区、东城街道翠屏路社区、文江祠社区作为首批改造示范点,正陆续完成改造工作。

下一步,通川区还将社区养老服务全面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探索创新可持续、可循环的运营模式,通过政府投入、机构让利、金融补贴等方式,低偿为老年群体提供优质服务,让服务更专业、更暖心,让老人更安心、更幸福。

(王冕 四川经济网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图片由通川区委宣传部提供)